-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陈木匠的故事
最后的榫卯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六十二岁的陈德生站在自家老宅的门槛内,望着院子里那棵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木头香气——那是他刚完成的一对太师椅散发出的味道。
“陈师傅,您真的决定了吗?”年轻的房产经纪人撑着伞,脸上堆着职业的笑容,“开发商给出的条件真的很优厚,这整条老街就剩您这一户了。”
陈德生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过院子,落在对面墙上那个鲜红的“拆”字上。这条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老街,如今已成废墟中的孤岛,四周,四周全是瓦砾和断壁。
“我再考虑考虑。”他最终只是淡淡地说。
送走经纪人,陈德生回到他那间堆满工具和木料的工作坊。这里每一件工具都被他保养得光亮如新,就像他父亲生前教导的那样——“工具是手艺人吃饭的家伙,要像对待自己的手指一样爱惜。”
他的手轻轻抚过工作台上那把已经用了四十多年的刨子,木柄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他还记得十岁那年,父亲第一次教他认木材:“杉木质轻易加工,适合做日用家具;楠木纹理细腻,有幽香,是做箱柜的上品;紫檀坚硬沉重,历经百年而不腐,是传世之作的材料...”
那时的他多么不耐烦啊,一心只想跑出去和小伙伴们玩耍。谁能想到,半个世纪后,这些知识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夜幕降临,陈德生抽出一块存放已久的紫檀木料,准备开始今晚的工作。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来者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撑着一把素色雨伞,衣着考究却不过分张扬。
“请问是陈德生师傅吗?”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是我。您有什么事?”
“我叫林静,是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她递上名片,“我为您而来。”
陈德生疑惑地请她进屋。林静从手提包中取出一本泛黄的旧书,小心翼翼地翻开。
“这本书记载了明朝一位宫廷御用木匠,名叫陈云升。他在建筑上的造诣极高,尤其擅长不用一钉一铆的榫卯结构。晚年他辞去官职,隐居民间,据说留下了一本记录毕生所学的手稿。”
陈德生眉头微皱:“这与我有何关系?”
“陈云升,”林静顿了顿,“就是您的先祖。”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雨声沙沙作响。陈德生接过那本书,看着上面的文字和插图,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陈家做木工的确世代相传,但他从未听说过什么宫廷御用祖先,更别提什么珍贵手稿。
“您可能不知道,”林静继续说,“我们博物馆最近接收了一批从这座城中抢救出来的古建筑构件。在其中一座明代牌坊的残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极为精巧的榫卯结构,结构,远超那个时代的普通工艺水平。根据记载,那座牌坊正是由陈云升设计的。”
她拿出照片,上面是一些复杂的木结构细节。“这些结构至今完好无损,而且隐藏着一个秘密——它们可以拼合成一把钥匙的形状。我们相信,这把‘钥匙’能够打开陈云升留下的某个东西,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手稿。”
陈德生一张张翻看照片,心中的震动越来越强。那些结构的精妙程度令他惊叹,但更让他惊讶的是其中几种独特的榫接方式——竟与他家传的一本无名笔记中所载如出一辙。他一直以为那是祖父或曾祖父的心得,难道...
他突然起身,走向屋内角落的一个老旧木柜。这是他小时候就见过的家具,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他摸索着柜子内侧一个不起眼的木节,按照记忆中父亲某次醉酒后含糊提起的方法,用力按了下去。
“咔哒”一声,柜子底部的夹层弹开了。
林静惊讶地凑过来。夹层里只有一本薄薄的、封面空白的笔记本,以及一块形状奇特的木牌,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凹槽和凸起。
陈德生翻开笔记本,前几页是他熟悉的祖父笔迹,但越往后,字迹越古老。最后几页的墨迹已经泛黄褪色,显然年代久远。
“这就是...”林静的呼吸急促起来。
他们一起翻阅这本跨越数代人的代人的笔记。最早的部分确实出自陈云升之手,不仅记录了各种精妙的木工技艺,还提到了一个“藏于屋中之屋”的秘密。
“‘屋中之屋’?”陈德生喃喃自语,忽然眼前一亮,“难道是...阁楼?”
陈家的老宅有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小阁楼,入口隐藏在二楼天花板的一道暗门后,需要借助梯子才能上去。陈德生已经有几十年没进去过了。
当他推开那道尘封已久的暗门,一股陈旧木料的气息扑面而来。借着手机的灯光,他们看见阁楼中央放着一件用麻布覆盖的物品。
掀开麻布,露出的是一件精致的微缩木制建筑模型——一座完美的八角亭。亭子的每个部件都可以拆卸重组,使用的正是照片上那种奇特的榫卯结构。
陈德生的手微微颤抖。他记得这个模型!六十年前,他还是个懵懂孩童时,父亲曾把它拿下来给他玩过一次,之后便再也不让碰了。
“这就是钥匙!”林静激动地说,“看这些构件的组合方式,它们应该能拼成...”
“一把钥匙的形状。”陈德生接口道。他已经看出了端倪。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两人依照笔记中的提示,小心翼翼地拆卸模型,然后将那些形态各异的木件重新组合。当最后一件嵌入到位,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果然是一把造型奇特的立体木钥。
但这把“钥匙”要开的是什么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