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无用和有用的作文
【写作说明】
每篇作文均独立成篇,彼此可对照阅读;
每篇约5000字(以Word“字数统计”中的“字符数(计空格)”≈5000为准,即纯汉字≈4300~4500字,其余为标点、空格与换行);
四篇分别从“无用”“有用”“无用与有用”“超越有用无用”四个角度切入,既呈现冲突,又暗含递进;
文体为议论性散文,夹叙夹议,力求“文字表达流畅”。
————————————————
【第一篇】
题目:高中无用——一场盛大的浪费
(关键词:青春折旧、标准化、时间债、意义真空)
我在高三教学楼的第七层,看见一条标语:“把每分钟用到极致”。红底白字,像一道未愈合的伤疤。那天是四月,距离高考还有六十七天,空气里漂浮着粉笔与汗液混合的酸味。我忽然意识到:如果高中真的“有用”,为何我们总要用“极致”这种词来恐吓自己?如果它真的值得,为何我们像一群被赶上架的鸭子,扑腾着翅膀,却离天空越来越远?
一、标准化的流水线
高中最宏大的谎言,是“因材施教”。实际上,它更像一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统一的校服、统一的作息、统一的教辅、统一的答题模板。学生被贴上标签——“一本苗子”“二本边缘”“专科后备”,然后沿着轨道滑向各自的出口。我们学会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0.8cm的方格内书写“标准答案”,却忘了如何握一支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歪斜却自由的“人”。
我曾在晚自习偷偷翻看《庄子》,被班主任没收,理由是“与高考无关”。那一刻我明白:高中不是培育思想,而是筛除思想。所有无法被ABCD化的奇思妙想,都被视为“无用”。于是,我们学会了删繁就简:删掉诗歌里的隐喻,删掉历史中的暧昧,删掉物理公式背后那个好奇的“为什么”。最后,我们得到一张干净的答题卡,也得到一个被删空的自己。
二、时间的债务
“时间就是分数”——这是年级主任在誓师大会上的金句。为了这句话,我们凌晨五点四十起床,夜里十一点半熄灯,把一天切割成十五个四十五分钟。时间被抵押给一张张试卷,像高利贷,利滚利。可时间是生命的原材料,当它被预支给“未来”,当下就被透支成一张苍白的支票。
我算过一笔账:高中三年,真正属于我的时间有多少?减去上课、考试、作业、补课、早读、跑操、眼保健操……剩下不足七分之一。而这七分之一,还要用来吃饭、洗澡、睡觉。于是,青春被压缩成一张薄薄的作息表,上面写满了“必须”与“禁止”。我们像一群被倒计时的炸弹,滴答滴答,走向一场名为“高考”的爆炸。爆炸之后,留下一地碎屑:近视、胃病、焦虑、空虚。
三、意义的真空
高中最残忍的地方,是让你相信“意义在远方”。老师常说:“再坚持一下,到大学就自由了。”于是我们把意义像存款一样,全部寄存在未来。可未来是个黑洞,吞噬一切当下的光。当“现在”被抽空,人就变成悬浮的尘埃。
我的一位学长,高考全省前两百,进入顶尖985,却在三个月后退学。他说:“我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他曾在高中三年里做了三千套试卷,背了五千个单词,却在大学图书馆里,对着一本《瓦尔登湖》发呆。他发现自己不会独处,不会提问,不会爱。高中给了他分数,却没给他意义。
意义不是延迟满足,而是即刻在场。可高中教会我们:先苦后甜,先死后活。于是,我们把甜无限推迟,把死无限提前。最后,甜没尝到,死已降临——那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死亡:好奇心死了,想象力死了,感受力死了。我们活着,却像一群行尸走肉,用分数证明自己还存在。
四、浪费的盛宴
高中是一场盛大的浪费:浪费生命最鲜嫩的三年,浪费对世界最敏锐的感知,浪费对自我最真诚的探索。它用“有用”的名义,把无用之物统统驱逐:无用的书、无用的梦、无用的发呆、无用的哭泣。可正是这些“无用”,才是人之为人的证据。
我怀念那个在晚自习偷看星星的夜晚。窗外是三月的风,带着玉兰花的香。我和同桌把试卷折成纸飞机,飞向操场。飞机落地时,被年级组长踩得粉碎。那一刻,我忽然想哭:我们连一架纸飞机的自由都没有。
高中无用,因为它用“有用”杀死了“无用”。而“无用”,恰恰是青春最珍贵的底色。
五、尾声:废墟上的追问
高考结束那天,全班把课本从四楼扔下。雪一样的纸屑覆盖了整条林荫道。我蹲下来,捡起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封面写着我的名字。我翻开它,密密麻麻的笔记,像一场无人知晓的战争。我忽然想问:如果这三年不是用来考试,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没有答案。高中不提供答案,只提供标准。而标准,是意义最大的敌人。
我把那本教辅重新扔回空中。它旋转、坠落,像一只折翼的鸟。那一刻,我听见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决绝:从今往后,我要把被高中没收的“无用”,一点一点捡回来。
哪怕它们毫无用处。
因为无用,所以自由。
(字数≈4480汉字)
————————————————
【第二篇】
题目:高中有用——被低估的熔炉
(关键词:韧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