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原卷版+解析).docxVIP

8.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原卷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对民众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此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这说明戊戌变法()

A.实现了废除科举制的目标 B.建立了完善的新式教育制度

C.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白话文 D.有利于新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蒙

2.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总理衙门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3.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摄影技术和电影传入中国。早期的电影没有声音,称为无声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定军山》 B.《渔光曲》 C.《歌女红牡丹》 D.《马路天使》

4.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5.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先,……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6.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7.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B.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C.清政府已实现教育的普及 D.新式教育遭到学子们的反对

8.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一大批文艺作品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其中音乐家聂耳创作了

A.《义勇军进行曲》 B.《愚公移山》 C.《黄河大合唱》 D.《田横五百士》

9.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这些歌曲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A.抗日救亡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政 D.歌颂祖国

10.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以后,中国开始大量兴办近代学堂,如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1896年的南洋公学等,它们就是中国最早的自办、官办(公立)大学了,日本的学校成为其主要的借鉴对象。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各大学纷纷改制,效法美国,真正全面走向西方的近代大学体系,如分文、理、工、农、医等学科,分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层次,男女同校,以及多少学年、学分及考试制度、毕业标准、颁发学位等。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一时期,中国的高校有了长足发展。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时,不管地方是由何人掌管,对大学教育都不吝投入,民间私立大学也不断涌现。这个文明古国自古高度重视教育的脉流,在民国得以延续。

材料三:从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一时期被称为“黄金十年”……大学迅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鼎盛时期……1937年,全国共有大学及独立学院78所,教师6615人,大学生及研究生37330人。

--三则材料均摘编自李子迟《学府往事系列》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近代大学创立的特点。

(2)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以年代尺的形式画出我国近代高等学府发展的三个阶段。

(3)结合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8.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对民众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此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这说明戊戌变法()

A.实现了废除科举制的目标 B.建立了完善的新式教育制度

C.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白话文 D.有利于新文化传播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高质量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致力专注各行业高质量精品文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2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