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普通感冒高发预防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季普通感冒高发预防指南

清晨推开窗,冷空气裹着霜气直往衣领里钻;办公室空调开得暖烘烘,可一出门就被冷风“拍”得直缩脖子。每到这个季节,医院门诊的感冒患者明显多了起来,候诊区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里,藏着不少人的无奈——“明明穿得挺厚,怎么还是感冒了?”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十余年的健康管理师,我太明白这种困惑了。冬季本就是普通感冒的高发期,今天咱们就从“为什么冬天容易感冒”说起,把预防的招数学个透。

一、先弄明白:冬季感冒高发的“幕后推手”

要预防感冒,得先知道它为啥总在冬天“兴风作浪”。咱们身体和感冒病毒的“对抗赛”里,冬季的环境就像给病毒加了“辅助BUFF”。

首先是低温与温差的双重刺激。冬天室外气温低,鼻腔、咽喉黏膜的血管会收缩,血液供应减少,黏膜上的纤毛摆动速度变慢——这就像给呼吸道“拉了警报”,防御能力下降。更麻烦的是室内外温差大:早晨从温暖的被窝到冰凉的卫生间,中午从空调房冲进冷风里取外卖,每一次温差变化都可能让鼻黏膜“措手不及”,给病毒可乘之机。

其次是空气干燥降低防御屏障。冬季供暖后,很多室内湿度能降到30%以下。干燥的空气会让鼻黏膜变得脆弱,表面的黏液层变薄。要知道,这层黏液可是咱们呼吸道的“粘虫板”,能黏住病毒、细菌再通过纤毛“扫”出去。黏液少了,病毒就能直接接触到黏膜细胞,感染风险自然升高。

再者是密闭环境加速病毒传播。天冷了大家爱关窗,办公室、教室、公交车里空气不流通,飞沫中的病毒浓度会越来越高。我接诊过不少“全家轮着感冒”的例子,往往是家里一人先打喷嚏,三天内其他成员陆续“中招”——这就是密闭环境里病毒“团灭式传播”的典型表现。

最后是免疫力季节性波动。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维生素D对调节免疫很重要);加上很多人户外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变慢,免疫力也会跟着“偷懒”。就像咱们种的花,冬天长得慢,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弱,身体也是这个道理。

二、分阶段防护:从环境到习惯的“立体防御网”

明白了病毒的“助攻条件”,预防就得从“改造环境”“强化自身”“阻断传播”三个层面下手,织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一)先调环境:给病毒“断后路”

环境是病毒传播的“温床”,调整好室内小气候,能把病毒的“生存空间”压缩一大半。

通风:每天3次,每次20分钟

别觉得冬天开窗冷就一直关着,密闭环境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反而会让人头晕、免疫力下降。建议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傍晚5点各开窗一次(避开早晚最冷时段),每次15-20分钟。如果外面风大,可以开一条小缝,让空气缓慢流通。我见过有老人用“纱窗+棉帘”的办法——外层纱窗挡冷风,内层棉帘留缝隙,既通风又不直吹,特别实用。

湿度:40%-60%最舒服

用湿度计测测家里,湿度低于40%就要加湿了。最安全的是用超声波加湿器(记得每天换水、每周清洗),或者在暖气片上搭湿毛巾,卧室放盆清水。但湿度也别超过60%,太潮容易长霉菌,对有鼻炎的人反而不好。我妈总说“蒸点梨水的时候开着厨房门,整个屋子都润润的”,这也是个土办法,既加湿又能喝到润肺的梨水,一举两得。

清洁:重点擦“高频接触区”

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遥控器这些地方,是病毒的“转运站”。每天用75%酒精棉片擦一遍,尤其是家里有人感冒时,更要勤擦。我接诊过一位阿姨,说“每天擦三遍门把手,结果全家一个冬天没感冒”,这可不是巧合——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存活几小时到几天,擦干净了就能断了“接触传播”的路。

(二)再管习惯:把防护变成“肌肉记忆”

环境调好了,还得靠日常习惯把防护细节“刻进”生活里。很多人感冒都是“细节没做到位”,咱们一个一个说。

戴口罩:选对、戴对才有用

普通感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能挡住大部分病毒。但记住:不是越厚越好!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N95口罩透气性差,长时间戴反而可能让鼻腔干燥)。戴的时候要把金属条压实鼻梁,下缘覆盖下巴,别挂在耳朵上就完事——我见过有人口罩滑到鼻子下面,这和没戴差不多。去商场、公交这种密闭场所一定要戴,家里有人感冒时,患者和照顾者都要戴。

洗手:七步洗手法,20秒不嫌久

冬天手冷,很多人随便冲一下就完事儿,可病毒就藏在指缝、指甲缝里。正确洗手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顺序搓够20秒(可以哼一遍《生日快乐》歌)。特别提醒:摸完电梯按钮、快递盒别急着摸脸,先洗手!我有个同事以前总揉眼睛,结果冬天总感冒,后来养成“摸脸前先洗手”的习惯,两年没再感冒过。

穿衣服:“洋葱式”穿衣法最聪明

冬天最忌讳“要么穿太少冻着,要么穿太多出汗”。推荐“洋葱式”穿衣:内层选吸湿速干的秋衣(比如纯棉或莫代尔),中间层加件抓绒或薄毛衣,外层穿防风的羽绒服或棉服。这样热了可以脱一层,冷了加一件,避免出汗后受风。尤其是后背和脖子,这两个部位受寒最容易感冒——给老人孩子选衣服时,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