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锈蚀工艺通病防治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结构锈蚀工艺通病防治指南

干了十来年钢结构工程,最让我揪心的不是高空吊装的惊险,也不是复杂节点的焊接,而是看着好好的钢构件,三五年就开始泛黄生锈——那斑斑锈迹就像工程的”慢性病”,初期不疼不痒,拖久了能要结构的”命”。今天咱们就从里到外盘一盘钢结构锈蚀那些事儿,既是给新手避坑,也是给同行提个醒:防锈不是刷层漆这么简单,得从设计到运维全链条下功夫。

一、先搞明白:钢构件为啥会”生锈”?

要治锈,先得懂锈。咱们工人常说”铁遇水氧就长斑”,其实背后是套严谨的化学逻辑。钢结构锈蚀主要分两类:

1.1化学腐蚀:直来直去的”硬碰硬”

简单说就是钢材直接和环境中的腐蚀性物质(比如工业大气里的二氧化硫、海洋环境的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这种腐蚀像”慢火煮钢”,初期看不出明显痕迹,但时间一长,钢材表面会形成均匀的氧化层。我在化工园区项目见过最典型的案例,离反应釜50米的钢柱,两年就掉了0.3mm厚度——相当于每根柱子少承载了10%的重量。

1.2电化学腐蚀:最麻烦的”内外勾结”

这才是钢结构锈蚀的”主凶”。当钢材表面有电解质溶液(比如雨水、凝露)时,钢材里的铁(Fe)和杂质(比如碳)会形成无数个微小原电池:铁作为阳极被氧化(Fe-2e?=Fe2?),杂质作为阴极促使氧气还原(O?+2H?O+4e?=4OH?),两者一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再进一步氧化成疏松的红棕色铁锈(Fe?O?·nH?O)。这种腐蚀最要命的是”局部穿透”,我去年在沿海项目检查时,一根箱梁内部焊缝处的锈坑,用测厚仪一量居然深达2mm——那位置平时根本看不到。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腐蚀从来不是单独作案。就像南方梅雨季,空气湿度大(提供电解质),工业废气里的酸性物质(加速化学反应),再加上钢材表面的微小划痕(形成原电池),三者叠加能让腐蚀速度翻5-10倍。

二、最易踩的坑:工艺通病全解析

搞清楚了锈蚀的”源”,接下来得聊聊实际工程里最容易踩的”坑”。这些问题看着都是小细节,但90%的锈蚀事故都能从这儿找到根。

2.1设计阶段:埋下”锈蚀隐患”的重灾区

(1)结构选型不合理:我见过最典型的是”箱型梁封闭式设计”——当时设计师为了美观,把箱梁两端完全封闭,结果内部冷凝水排不出去,不到三年箱梁内壁锈穿了3处。后来我们整改时割开检查,发现内壁锈层足有1mm厚,用小锤子一敲”簌簌”往下掉。

(2)节点构造”藏污纳垢”:比如十字焊缝交汇处、螺栓连接的叠合面,这些位置往往存在”夹缝”。我在某体育馆项目发现,主次梁连接的高强螺栓孔周围,因为两片钢板贴合不紧,雨水顺着缝隙渗进去,形成了”夹缝腐蚀”,螺栓都锈得拧不动了。

(3)排水设计”纸上谈兵”:有些图纸上标着2%的排水坡度,但现场一做,梁底实际坡度只有0.5%。去年台风天,某露天钢雨棚的梁底积了半指深的水,三天后就开始泛锈点——这哪是排水坡度,分明是”积水凹槽”。

2.2施工阶段:把”防锈措施”变成”形式主义”

(1)表面处理”偷工减料”:除锈是防锈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问题最多。我见过用钢丝球随便擦两下就说达到Sa2.5级的;有喷砂后不及时涂装,导致钢材返锈又重新打磨的;最离谱的是某工地为了赶进度,用稀料随便擦了擦就刷漆——结果三个月后涂层整片脱落,露出底下大片浮锈。

(2)涂装工艺”粗制滥造”:刷漆不是刷墙,学问大着呢。比如环氧富锌底漆,正确做法是分两道涂刷,每道控制在50μm左右,但有些工人为了快,一道刷100μm,结果漆膜开裂;再比如氟碳面漆,要求环境湿度≤85%,可有些施工队赶工期,梅雨天照样开工,导致漆膜起皱,水一泡就脱落。

(3)焊接后处理”敷衍了事”:焊缝是最易锈蚀的部位,但很多工人焊完只敲了焊渣,没做二次除锈就直接补漆。我检查过一条20米长的主焊缝,补漆区域有13处没打磨到位,手一摸全是焊瘤毛刺——这些毛刺就像”扎进漆膜的针”,雨水顺着毛刺缝隙渗进去,焊缝两侧很快就会形成”锈带”。

2.3运维阶段:把”定期检查”变成”定期遗忘”

很多业主觉得钢结构”一劳永逸”,其实后期维护才是防锈的关键。我接触过的项目里,60%的严重锈蚀都是运维不到位导致的:有的工厂把钢平台当仓库,堆了一堆腐蚀性化学品,又不做防护;有的市政桥梁,泄水孔堵了没人通,梁底长期积水;最可惜的是某学校体育馆,当初用了氟碳涂层,结果十年没检查,等发现时,屋顶桁架的节点板已经锈穿了个洞——要不是定期检修时踩空差点掉下来,还发现不了。

三、怎么治?全链条防治措施

说了这么多问题,关键还得看怎么解决。根据这些年的经验,防锈必须从”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发力,每个环节都要”抠细节”。

3.1设计优化:从源头减少”锈蚀基因”

(1)结构选型要”露骨”:能开敞的不封闭,能单面受力的不做箱型。比如雨棚梁尽量用H型钢代替箱型梁,实在要用箱型梁,一定要在底部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