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村干部简短发言.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竞选村干部简短发言

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姐妹们:

我是李建国,今天站在这里,心情特别激动。咱们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村东头老房子里长大,村西头的老槐树见证了我从光脚跑的娃子长成能扛麻袋的壮小伙。后来出去打工、跑运输、做小生意,不管走多远,每年清明回来上坟,麦收时节回来帮家里收麦子,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村口那口老井的水甜不甜,村南头王奶奶的菜园子有没有人帮忙翻土,村北头的小学娃们上下学的路好不好走。

这些年,我走南闯北见过不少村子的变化。前两年在山东跑运输,路过一个和咱们村差不多大的庄子,人家修了水泥产业路,种的有机蔬菜直接拉到城里超市,村里还建了文化广场,晚上妇女们跳广场舞,老头们下象棋,娃娃们在健身器材上玩得欢。回来再看咱们村,心里不是滋味——村东头到镇里的路还是坑坑洼洼,一下雨骑车都能溅一身泥;村西头的灌溉渠还是二十年前修的,去年大旱,张叔家的玉米地干得叶子打卷;咱们村的年轻人,除了几个考上大学的,大多都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带娃的妇女;村部那间老房子,墙皮都掉了,开个会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

可我知道,咱们村不是没潜力。村后那片坡地,土壤肥沃,我小时候跟着爹种过红薯,甜得很;村前的河沟,水清亮,我还摸过鱼;咱们村的手艺人也不少,王木匠打家具的手艺,赵婶子腌的酸菜,搁城里都是宝贝。就缺个把这些资源串起来的“线头”,缺股子拧成绳的劲头。

要是大家信得过我,选我当这个村干部,我就干这么几件事,件件都跟咱过日子有关——

第一件,先把“路”修好。村东头到镇里的这条路,是咱们的“出路”。我打听了,镇里今年有农村道路硬化的专项指标,我去跑过两次,镇里说只要咱们村能凑出部分自筹资金,剩下的他们帮忙申请。我算了算,这条路总长2.3公里,按现在的造价,自筹部分大概需要15万。咱村一共187户,要是每户出500块,再加上在外打工的乡贤捐点,凑够15万不难。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在城里做生意的老少爷们,他们听说要修路,都愿意带头捐。路修好了,以后收庄稼的卡车能直接开到地头,卖菜的贩子也愿意来,咱们的东西就不用再肩挑背扛去镇里卖了。

第二件,把“地”种出金疙瘩。现在村里不少地都荒着,年轻人出去打工,老人种不动。我想试着搞“土地托管”——把荒着的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给合作社,或者咱们自己组织个种植合作社。前几天我去邻县的合作社考察过,他们种高油酸花生,每亩能多赚300块,还签了收购合同。咱们村后坡的地,要是种这个,再套种点红薯,一年两季,收入能翻番。另外,赵婶子的酸菜,王木匠的木凳子,这些老手艺不能丢。我打算在村部旁边腾出两间房,搞个“村货铺子”,专门卖咱们自己产的酸菜、红薯干、手编筐、木家具,再找电商平台帮忙带货。上次我在城里见着有人卖“农家手工酸菜”,一小坛能卖30块,咱们的酸菜比他们的实在,肯定能卖上价。

第三件,让“老的小的”都安心。咱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53个,留守儿童21个。我媳妇春燕在镇幼儿园当老师,她跟我说,村里的娃娃要是能有个“课后班”,老人接娃放学能有个歇脚的地儿,那该多好。我想把村部旁边的旧仓库收拾出来,弄成“暖心屋”——白天给老人下个棋、晒个太阳,晚上给娃娃辅导作业,要是有老人身体不舒服,还能当个临时卫生室。另外,村里的低保户、困难户,我打算每月至少上门走两次,看看米缸有没有米,煤炉有没有煤,有啥难处咱一起想办法。去年冬天,刘奶奶家的炉子灭了,要不是隔壁张婶发现得早,差点出事儿,这种事儿不能再发生。

第四件,让“村里村外”拧成一股绳。咱们村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的有80多个,他们每年春节回来,其实都想为村里做点啥,就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想建个“乡贤群”,把在外的年轻人都拉进来,定期跟他们聊聊村里的变化,听听他们的想法。上次过年,在深圳开超市的王强说,要是村里能稳定供货,他可以在超市设个“家乡特产柜”;在杭州搞装修的李军说,愿意免费帮村里设计文化广场。这些资源不用起来,太可惜了。

最后,我想说,当干部不是当“官”,是当“长工”。咱村的账,我保证每笔钱怎么花的,都贴在村部墙上,谁都能看;咱村的事儿,大到修路,小到分低保,都拿到村民会上商量,不搞“一言堂”;我李建国要是干得不好,年底大家投不信任票,我卷铺盖就走,绝不含糊。

叔伯婶子们,兄弟姐妹们,我今年42岁,上有70岁的老母亲,下有上高中的娃,要是为了自己那点事儿,我在外头跑运输一年也能挣个十来万,犯不着回来受这个累。可我就是觉得,咱们村不能一直这样“老样子”,咱们的娃娃不能长大后一提老家,就只记得坑洼的路和荒着的地。我想看着咱们村的路平了,地绿了,老人们有说有笑,娃娃们蹦蹦跳跳,年轻人回来能看见希望——这就是我想干的事儿。

要是大家信我,就给我投一票;要是觉得我不行,也没关系,我还是那个帮着修房、抬棺材、收麦子的建

文档评论(0)

183****5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