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三语文考点复习专项训练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训练二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体现技巧

[目标讲解]

对古诗所运用的体现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中的一个重点、热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重点、难点,而准确判断诗句所运用的体现技巧则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此,要从如下两个方面作准备:一是继续强化各种体现技巧特征、例句及体现效果的学习;二是提高读懂诗歌的能力,掌握判断体现技巧题的审题答题规范。当然,这一切都得靠在训练中实现。宜增大练习量,增强自信,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

【真题回做】

(·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明分析。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体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一样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解析本题考查经过度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的意象中。韦诗中的意象是: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恬静的月色,人略显孤独。赵诗中的意象是: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凄冷萧瑟之景蕴含凄凉孤独之感。同时两人对景物描写的差异体现了两人心境的细微差异。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代替。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体现的作者的感情。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请简明赏析诗歌尾联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答案尾联运用了象征和虚写(想象)的体现手法。“雨露”象征皇帝的恩泽,“逢雨露”虚写对方必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友人生活中会碰到的艰难险阻,诗人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如此一来,表意含蓄委婉,令人回味。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落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叹,漫悲凉。

少年故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ɡ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給文帝上《治安策》。

这首词重要运用了哪些体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明分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惆怅的心情。②用典。作者运用“少年故意伏中行,馘名王”“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自已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运用“徒感叹,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写出作者的失落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曰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著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曰边听晓莺。

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案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已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突出了友情的弥足宝贵。

【关键知识回放】

体现技巧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其内在系统非常复杂,具体分类含糊不一样。通常认为:

(1)“体现技巧”“艺术手法”“写作特点”“体现手法”皆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在“体现手法”一词使用上有广义、狭义之分,江苏卷使用的是狭义的,即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体现手法。

(2)体现技巧通常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①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大、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②体现方式

重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其中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的角度和方法诸多。如:a.观测角度多变,b.使用多个感官,c.动静结合,d.正侧结合,e.虚实结合,f.工笔和白描等。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用典抒情等。

③体现手法

重要包含借景抒情、托物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