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门诊病历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疹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患者姓名:王某某性别:女年龄:32岁就诊日期:2023年10月15日科别:中医皮肤科门诊号:Z2023101508

主诉:双下肢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夏季外出游玩后双小腿出现散在红色丘疹,自觉灼热瘙痒,自行外用“皮炎平软膏”(具体成分不详)后稍缓解,但每遇饮食辛辣、情绪紧张或接触洗涤剂后易复发。近1年皮疹范围逐渐扩展至双大腿,发作时皮疹融合成片状红斑,可见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部分抓破后渗液明显,曾于某三甲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慢性湿疹”,予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日)、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日)治疗,症状可短期控制,但停药1-2周后易反复。1周前因连续3日进食麻辣火锅并熬夜加班后,双下肢皮疹再次发作,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搔抓后可见点状渗血及黄色渗液,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伴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无发热、关节疼痛,未自行用药,今为系统中医治疗就诊。

既往史: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现从事文案编辑工作,长期久坐,工作压力较大;平素喜食辛辣、甜食(如奶茶、蛋糕),每日饮水约800ml;有长期使用沐浴露(薄荷香型)清洁习惯,每周游泳1次(泳池为公共消毒池);否认烟酒嗜好;月经史:13岁初潮,周期28-30天,经期5-6天,经量中等,色暗红,偶有痛经,末次月经2023年10月8日。

家族史:父母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过敏性疾病史。

四诊摘要:

-望诊:神志清楚,面色略红,表情烦躁;双下肢(大腿至足背)皮肤可见片状暗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肤肥厚、脱屑,散在抓痕、血痂及少量黄色渗液,以腘窝、小腿伸侧为著;毛发色泽正常,无脱发;巩膜无黄染,咽部微红,扁桃体无肿大;舌质红,舌苔黄腻,中后部厚腻。

-闻诊:语言清晰,语声略高,未闻及异常体臭或口臭。

-问诊:瘙痒程度评分(VAS)8分(0-10分),夜间8-12时瘙痒最剧,影响入睡;口干欲饮但饮水不多(每次约100ml),口苦明显;纳食可,无腹胀腹痛,大便2日1行,质黏滞不爽,色深黄,排便时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每日约6次,每次量少;情绪易急躁,近1周因皮疹加重自觉焦虑,偶有胸闷;无怕冷或烘热感,无关节疼痛。

-切诊:双侧脉滑数有力,右关脉稍弦;皮肤触诊:双下肢皮疹局部温度略高于周围正常皮肤,按之有轻微凹陷,渗液处皮肤黏腻;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辅助检查:

-2023年10月12日外院血常规:白细胞6.8×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8.2%(参考值0.5-5%);

-2023年10月13日过敏原筛查(IgE):尘螨(++)、鸡蛋(+)、小麦(±),总IgE210IU/ml(参考值<100IU/ml);

-皮肤镜检查(本院):可见表皮增生、海绵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慢性湿疹表现。

辨证分析:患者素体湿热内蕴,复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助湿生热,情绪紧张引动肝木,木旺乘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热交蒸于肌肤;久则湿邪黏滞,热邪伤阴,病程反复,湿、热、瘀互结,故见皮肤肥厚、脱屑;当前因辛辣饮食及熬夜诱发,湿热之邪外发,故皮疹色红、渗液、灼热;热扰心神则心烦易怒,热灼津液则口干口苦;湿热下注大肠则大便黏滞、肛门灼热,膀胱湿热则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盛之象。

中医诊断:

-病名:湿疮(慢性期)

-证型:湿热浸淫证(急性期加重)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痒,佐以疏肝健脾。

处方:

1.内服中药:

龙胆草10g黄芩12g栀子10g泽泻15g木通6g(包煎)车前子15g(包煎)当归10g生地黄15g柴胡10g生甘草6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牡丹皮12g茯苓20g

7剂,每日1剂,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5分钟,取汁200ml,复煎取汁200ml,混合后分早晚温服(饭后1小时)。

方解: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清利肝胆湿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下行;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防苦燥伤阴;柴胡疏肝理气,合黄芩清泄肝热;白鲜皮、地肤子增强祛风止痒;牡丹皮凉血活血,针对皮疹色红、肥厚之瘀象;茯苓健脾渗湿,杜生湿之源;甘草调和诸药。

2.外用中药:

马齿苋30g黄柏20g苦参20g地榆20g

7剂,每日1剂,加水1500ml,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汁放凉至30℃左右,用6层无菌纱布浸湿后湿敷双下肢皮疹处,每次15分钟,每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