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体常用穴位介绍.docxVIP

牛体常用穴位介绍.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体常用穴位介绍

在中兽医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中,穴位(亦称腧穴)是针灸等疗法施术的关键部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点位。准确掌握牛体常用穴位的定位、归经及主治,对于防治牛的各类疾病、促进健康、提升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牛体一些临床常用穴位进行介绍,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头颈部常用穴位

头颈部穴位多与脑、眼、耳、鼻、口舌及咽喉等器官的功能相关,常用于治疗头部疾病及部分全身性病症。

(一)太阳穴

定位:位于眼外眦后方约一横指处,颞肌前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牛的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患,以及偏正头痛、精神沉郁等。

针灸法:毫针直刺,深度适中。或可在此穴位进行艾灸,以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二)山根穴

定位:位于两鼻孔上缘连线中点,鼻唇镜背侧的凹陷处。一穴。

主治:该穴对于感冒发热、鼻塞流涕、鼻衄(鼻出血)、唇舌生疮以及一些热性疾病初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清热解表、开窍醒神的作用。

针灸法:常用血针疗法,以小宽针或三棱针点刺,放出少量血液。

(三)天门穴

定位:位于两角根连线中点后方,枕骨脊前缘的凹陷中,即顶间骨与枕骨之间的凹陷处。一穴。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牛的癫痫、惊狂、破伤风、脑黄(类似于脑炎、脑膜炎)、眩晕以及后躯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法:毫针向前下方斜刺,进针深度需根据牛只大小及膘情适当调整。

二、躯干部常用穴位

躯干部穴位分布广泛,与胸、腹、背、腰等部位的脏腑器官联系密切,主治范围涉及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

(一)百会穴

定位:位于腰荐十字部,即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一穴。

主治: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穴位,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腰胯疼痛、后躯风湿、瘫痪、阳痿、子宫脱垂、脱肛,以及牛的泄泻、便秘等病症,具有通经活络、强壮腰肾的功效。

针灸法:毫针直刺,深度适中。艾灸效果亦佳,尤其对于虚寒性病症。

(二)脾俞穴

定位:位于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约四指宽(约同身寸法的三寸),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主治:顾名思义,此穴与脾脏功能相关,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瘤胃积食、前胃弛缓、泄泻、水肿等消化系统疾病。

针灸法:毫针向内下方斜刺,注意避免伤及内脏。可配合艾灸以增强温补脾阳的作用。

(三)肺俞穴

定位:位于倒数第六或第七肋间(具体可根据牛的体型和肋骨对数调整),距背中线约四指宽,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肺热、感冒、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针灸法:毫针向内下方斜刺,操作时需谨慎,掌握好进针角度和深度。

三、四肢部常用穴位

四肢部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关节、肌肉的病症,还可通过经络联系治疗躯体内部脏腑的疾病,是针灸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抢风穴

定位:位于前肢肩关节后方,三角肌后缘与臂三头肌长头、外头之间的凹陷中,即肩关节与肘关节连线中点稍上方的凹陷处。左右前肢各一穴。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前肢风湿痹痛、肩关节及肘关节扭伤、拐伤、肌肉麻木、前肢无力等病症。

针灸法:毫针直刺或稍向后方刺入,深度适中。

(二)大胯穴

定位:位于后肢股骨大转子前上方,髋关节前缘的凹陷中,即侧卧时,股骨头与髂骨外角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左右后肢各一穴。

主治:用于治疗后肢风湿、胯关节扭伤、腰胯疼痛、后肢瘫痪或运动不便等。

针灸法:毫针垂直刺入,或略向前下方刺入,深度需根据牛只大小掌握。

(三)涌泉穴

定位:位于前肢蹄叉前方,蹄冠缘背侧正中稍上方的凹陷处,即蹄匣与皮肤交界处的背侧中点。左右前肢各一穴。(注:后肢对应位置称“滴水穴”,定位与主治类似)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蹄部肿痛、蹄叶炎、中暑、热性病及一些心经热盛所致的病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

针灸法:多采用血针疗法,用小宽针或三棱针点刺,放出少量血液。

结语

牛体穴位的应用是中兽医学的宝贵遗产,其疗效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以上介绍的仅是牛体众多穴位中的一部分常用穴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在准确掌握穴位定位、主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牛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针灸补泻等理论进行辨证选穴和施治。同时,针灸操作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随着中兽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穴位疗法在牛病防治及健康养殖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文档评论(0)

csg3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