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docxVIP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学习要点

《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最后一课。单元前几课(16-19课)从政治、经济方面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地区开发,而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与该时代的政治、经济正是互联互动、互为作用的。因此理解文化现象的本质内涵,看到科技文化背后的时代作用力,需要进行单元的整体立意,以单元的视野更全面地认识该时期的文化成就。

本课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在继承秦汉文化的基础上代谢更新,并为隋唐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送教属于借班上课。初一学生还处在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历史辩证思维的初步培养阶段。对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学生有一定的兴趣。经过前期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阅读教材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但理解该时期文化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分析文化现象与时代特征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深奥和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选取有效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该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主要表现;认识乱世裂变中文明延续不断,文化在继承创新和互相影响中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该时期的文化成就与阶段特征的关系、文化现象与时代环境的互动。

五、教学过程

感动魏晋南北朝人物评选

姓名

朝代

入选理由

设计颁奖词

对他,我还想了解……

学生自选人物,进行评价。教师投影展示。

《齐民要术》目录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酿酒4篇。

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

卷十:非中国(指北魏以外)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贾思勰.齐民要术今释:中华书局,2009年

问:从目录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

贾思勰青年时代,正值北魏孝文帝所倡孝文汉化运动的高峰,朝廷议政以农为首,督办农业,违者免官,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规定种植五谷和瓜果蔬菜,植树造林。

——摘编自郑理文《从〈齐民要术〉看法家思想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贾思勰为官期间,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曾经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各种实验,饲养过牲畜、栽种过粮食。贾思勰不但注重亲身实践,而且善于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吸收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书刊导读第45期.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问:《齐民要术》创作的背景?

学生观察、发现……

《祖冲之》视频

问:祖冲之为什么能取得成就?

学生观察、发现……

问:汉字的演变和书写材质的变化与书法艺术发展有什么关系?

《兰亭集序》视频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人物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还没有青铜,当然也没有绢帛、纸笔,人们只能在陶器上进行“绘画创作”,称为彩陶。最早的人物画雏形,就出现在彩陶上: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上,可以看到一张充满现代抽象风格的人脸。虽然造型极其简单,但人们已经有意识地想要把一些画面记录下来,而且开始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概括能力。

时间从原始社会来到阶级社会,更为明确的社会分工让专业从事绘画成为可能,出现了画家(当然那个时代叫画匠或者画工更合适)这个职业,随之而来的是绘画技巧的提高。真正意义上的人物画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汉代是人物画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绘画的介质空前丰富,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漆画、帛画、墓室壁画等各种绘画形式,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线条、色彩、构图这些绘画基础要素已经初步成型,即使仍未脱离稚拙、也不够精致,却为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物画摆脱稚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参与到绘画中来,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这样的千古佳作。

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民族大交融;经济文化交流;实践;继承基础上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秦汉大一统时期留下来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尽管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社会动荡,这些优秀的先民就像精神的纤夫,拉动着这个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凭借文化的力量,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