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传染病预防要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戊型肝炎传染病预防要点

作为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我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听说乙肝、丙肝更常见,戊肝是不是不严重?”“平时注意卫生,是不是就不会得戊肝了?”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大众对戊型肝炎(简称“戊肝”)认知的不足。事实上,戊肝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农村地区、旅行者群体中时有暴发。今天,我想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从“认识戊肝”到“精准预防”,带大家理清这套“防护组合拳”,毕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预防才能更有方向。

一、认识戊型肝炎:预防的基础前提

要做好预防,首先得搞清楚“敌人”的模样。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传播、致病特点与我们熟知的甲肝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个性”。

(1)传播途径:“病从口入”的典型代表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简单说就是“病毒从感染者的粪便排出,再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或手进入健康人口中”。具体场景包括:

水源污染:农村地区如果粪便管理不当(比如厕所离水井太近),或者洪水、暴雨导致粪便污染饮用水源,病毒就可能随水进入人体。我曾参与过一起山区戊肝暴发事件,追溯源头就是雨季里村民饮用了被上游厕所污水污染的山泉水。

食物污染:最常见的是生食或未煮熟的贝类(如牡蛎、蛤蜊)、猪肝等动物内脏。这些动物可能通过摄食被病毒污染的水体或饲料感染,病毒在其体内富集,人吃了没煮熟的这类食物就容易中招。

接触传播:如果接触了感染者的粪便或被污染的物品(如餐具、门把手),又没及时洗手就拿食物吃,病毒也会“乘虚而入”。

(2)易感人群:并非“人人平等”

理论上所有人对戊肝病毒都易感,但这几类人感染后更危险:

孕妇: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感染后重症率高达20%-30%,可能出现肝衰竭、流产甚至死亡。这与孕期免疫力变化、肝脏负担加重密切相关。

慢性肝病患者: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酒精性肝病患者,感染戊肝后可能“雪上加霜”,肝炎症状更重,肝损伤修复更慢。

老年人与免疫低下者:60岁以上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的人,病毒可能在体内持续复制,转为慢性感染(虽然概率较低,但后果严重)。

(3)临床表现:别把“小症状”当普通感冒

很多人感染戊肝后会出现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比如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容易被忽略。典型症状通常在感染2-9周后出现: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胀、尿色加深(像浓茶)、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

肝脏损伤:检查会发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ALT、AST)明显升高;

少数重症: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凝血功能障碍(如牙龈出血不止),这往往提示肝衰竭,需立即就医。

但要注意,约1/3的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隐性感染),这就像“隐形炸弹”——患者自己不知道,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病毒,继续传染他人。

二、切断传播链:阻断感染的关键环节

知道了戊肝的“套路”,预防就要“对症下药”,从源头控制病毒扩散,切断“粪便→污染→入口”的链条。

(1)管好“入口关”:饮食卫生是核心

“病从口入”,把好“吃”和“喝”的关,能阻断80%以上的感染风险。具体要做到:

食物彻底加热:尤其是贝类、猪肝、猪肠等易携带病毒的食物。我常提醒家人:“炒猪肝别追求‘嫩’,切薄片也要炒到完全变色,中心温度至少70℃以上,煮海鲜水开后再煮5-10分钟。”

生熟严格分开:切生食(生肉、生鱼)和熟食的刀、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如果只有一套工具,切完生食后一定要用洗洁精彻底清洗,再切熟食。

拒绝“尝鲜”风险:外出旅游时,尽量不吃街边摊的凉拌菜、生腌海鲜(比如醉虾、醉蟹);农村自办婚宴或聚餐,要确保食材来源可靠,加工环境干净。我有位朋友去海边玩,贪嘴吃了现捞现做的“生腌血蛤”,结果一周后就出现黄疸,确诊戊肝。

饮用水要安全:不喝生水!农村地区的井水、山泉水最好煮沸后再饮用;城市自来水虽然经过消毒,但长期不用的水管可能有二次污染,建议晨起先放30秒水再使用;外出旅行带瓶装水,别图便宜买“三无”品牌。

(2)做好“清洁关”:手卫生是“隐形盾牌”

手是最容易接触病毒的“媒介”,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防护环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正确洗手能降低30%的肠道传染病风险。具体要做到:

何时洗手:吃饭前、如厕后、接触生肉/生海鲜后、抱完宠物后、清理垃圾后……这些场景都要洗手;

正确洗手法: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搓洗至少20秒,重点搓洗指缝、指甲缝、手腕;

没条件洗手时:用含酒精(75%以上)的免洗洗手液替代,但注意它不能替代流动水洗手(比如手上有明显污渍时)。

(3)控制“源头关”:感染者管理不可忽视

如果身边有人确诊戊肝,及时做好隔离和消毒,能避免更多人感染。

隔离期:患者发病后3周内是排病毒的高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