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诗歌概念辨析区别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第一章托物言志第二章借物抒情第三章借物喻人目录第四章手法区分
第一章托物言志
壹托物言志-知识讲解托物言志常常借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定义作用
壹托物言志-例题讲解红梅①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释】①此诗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所写。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作桃花吧,不见桃树上应有的绿叶;把红梅看作杏花吧,它的枝子又是青的。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全词托物言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因为担心自己像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怕愁贪睡。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第二章借物抒情
贰定义借物抒情-知识讲解作用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侧重于情感抒发)含蓄深刻,富有韵味。(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思想或感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
贰风入松·同前刘克庄【宋】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借物抒情-例题讲解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借用灯抒发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
第三章借物喻人
叁借物喻人-知识讲解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品质、特征或行为。(借物喻人中,物与人在形象或性格特点上有相似性)定义作用使所喻之人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得到含蓄而形象的体现,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叁借物喻人-例题讲解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行九,是作者好友,曾任侍御之职,当时因抗礼当权宦官被贬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璧”一作“壁”。璧竹鞭: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所产之竹制作的马鞭。②美人:这里指元稹。颈联借物喻人,借竹的品性来赞美好友元稹不惧权宦、不畏逆境、傲然不屈的心志气节。
过关检测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朱湾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描写宅中菊花开发,首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春花争相开放的情景,实写寒露滋润菊花。B.全诗托物言志,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颔联强调了菊花开放的时间比其他花朵晚,因而显得孤傲。C.全诗用浅近的语言委婉表露心迹,颈联写出菊花虽晚犹开,仍然值得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期待。D.全诗于喟叹中蕴含深沉的感慨,尾联表达诗人虽不忍心将菊花弃置一边,但也只能让它随着秋草一起凋零。D??D.“诗人虽不忍心将菊花弃置一边,但也只能让它随着秋草一起凋零”错误,尾联中“忍弃”是怎忍舍弃之意。意为怎么能忍心将菊花弃置东篱下,让它随着秋草一起凋零
西江月①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②。素面常嫌粉涴③,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④。【注】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为悼念侍妾王朝云而作,绍圣元年苏轼贬谪惠州时,只有王朝云相从。②绿毛幺凤:又叫“倒挂子”,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③涴(wò):玷污,弄脏。④“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骨那愁瘴雾”,是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多发之地,但是却不怕瘴气的污染和侵袭,开篇盛赞梅花的风姿神韵,实质借物喻人,盛赞朝云。B.“素面常嫌粉涴”,极言岭南梅花的洁白形象,它是不屑于用铅粉来装饰的,若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梅花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