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隧道通风系统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以国家及行业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准,主要包括《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隧道工程施工通风技术规程》(TB10119-2017)及相关设计文件。同时结合项目施工合同、地质勘察报告、隧道通风系统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合规性。此外,参考国内外类似隧道通风工程施工经验及新技术应用成果,为本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隧道(长度L=XXm,断面面积A=XX㎡)通风系统施工,涵盖射流风机、轴流风机、风管安装,通风机房设备基础施工,监控系统布设,系统调试及验收等全过程。针对隧道独头掘进长度超过1000m、瓦斯含量较高、施工环境温度变化大等特殊工况,本方案提出专项技术措施,确保通风系统满足施工期通风需求及运营期安全标准。
1.3编制原则
(1)安全优先原则:以隧道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为核心,确保通风系统具备足够的风量、风压,有效稀释有害气体,控制粉尘浓度。
(2)技术可行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通风技术与设备,结合隧道断面形状、施工方法及进度要求,优化通风布局,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3)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前提下,通过设备选型优化、风管路径规划降低施工及后期运营成本,兼顾一次性投入与长期效益。
(4)绿色环保原则:优先选用低噪音、低能耗设备,减少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及空气污染,符合国家绿色施工要求。
(5)动态调整原则:根据隧道施工进度、围岩变化及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通风参数,确保通风系统与施工工况动态匹配。
1.4编制目的
为规范隧道通风系统施工作业流程,明确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要点,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管漏风、风机效率不足、系统调试困难等问题,特编制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与严格的过程管理,确保通风系统达到设计风量(Q=XXXXm3/min)、风压(P=XXXPa)及噪音控制标准(≤70dB),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提高作业环境质量,为后续隧道贯通及运营安全奠定基础。
二、工程概况
2.1项目基本信息
2.1.1项目名称与地理位置
XX隧道工程位于XX省XX市境内,是XX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起止桩号左线K15+320~K18+520,右线K15+350~K18+500,分别全长3200m和3150m,属于特长隧道。隧道穿越XX山脉,进出口分别连接XX大桥和XX互通式立交,区域地形起伏大,山势陡峭,植被茂密,交通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材料运输需绕行乡村道路,部分路段需临时修建便道。
2.1.2工程规模与技术标准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25m(0.75m+2×0.5m+3×3.75m+0.75m),净高5.0m,设计速度100km/h,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隧道洞身段穿越地层主要为砂岩、页岩互层,局部夹煤层,围岩等级以Ⅲ-Ⅳ级为主,进出口段为Ⅴ级软弱围岩。隧道最大埋深450m,最小埋深15m,洞身设置5处车行横洞、8处人行横洞,以及2座斜井(1#斜井长380m,2#斜井长420m)作为辅助施工通道。
2.1.3参建单位及合同范围
建设单位为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XX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监理单位为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XX隧道工程局。合同范围包括隧道主体工程、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的施工与调试,其中通风系统施工内容包括射流风机安装、轴流风机安装、风管敷设、通风机房设备基础施工及系统联动调试,合同工期36个月。
2.2地质与水文条件
2.2.1地质特征
隧道穿越区域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层由老至新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页岩互层(占6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夹煤层(占25%),第四系坡积碎石土(占10%)。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发育F1、F2两条断层,F1断层带宽约20m,断层角砾岩胶结差,围岩破碎,稳定性差;F2断层带宽5m,以泥质充填为主,易发生渗水。隧道洞身段围岩以较完整砂岩为主,局部受断层影响,岩体完整性降低,施工中可能发生掉块、小规模塌方。
2.2.2水文特征
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条件中等。勘察显示,隧道正常涌水量为5000m3/d,最大涌水量8000m3/d,主要集中于断层带及砂岩裂隙发育段。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需采取防腐蚀措施。施工期洞内湿度预计达85%-95%,对通风设备绝缘性能及风管材料耐久性提出较高要求。
2.2.3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进出口段覆盖层厚度10-25m,坡度30°-45°,存在滑坡风险,施工前需进行边坡加固;洞身段1.2km范围内煤层瓦斯含量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