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低速层:探测、各向异性特征与地质意义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东北地区地处西北太平洋板块俯冲前缘,是全球地质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这里经历了复杂而强烈的构造运动,深源地震、火山活动、大陆增生、沉积作用以及张裂盆地形成等地质现象频繁发生。例如,长白山火山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活火山之一,其活动历史可追溯至数百万年前,且在近几千年内仍有多次喷发记录,对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幔转换带作为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区域,对地球的动力学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位于上地幔和下地幔之间,深度范围大致在410-660公里之间,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区域。低速层的存在与否、厚度变化、速度异常以及各向异性特征,不仅反映了地幔内部的物质组成、温度分布和流变性质,还与板块运动、地幔对流、火山活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探测及各向异性研究,能够深入了解板块俯冲行为、地幔物质能量交换以及地球动力学过程,为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提供重要线索。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全球多地的地幔转换带低速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探测技术方面,地震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为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探测提供了关键手段。利用地震波的走时、振幅、波形等信息,通过地震层析成像、接收函数分析、面波频散等方法,能够有效反演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在各向异性研究方面,通过对剪切波分裂现象的观测和分析,揭示了地幔转换带内矿物晶格定向排列和地幔流动的方向信息。
然而,针对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与空白。尽管该地区地质活动频繁,但由于地震台站分布相对稀疏,导致地震数据采集的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全面、精细地刻画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不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所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使得对该地区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和统一。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低速层进行系统、深入的探测,并分析其各向异性特征,进而探讨其地质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利用地震波三重震相方法,精确测定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深度、厚度和速度异常,详细研究低速层的精细结构;通过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取低速层的各向异性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深入探讨地幔物质的流动方向和变形机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低速层的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与板块运动、地幔对流、火山活动等地质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地质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等多学科方法。具体而言,利用地震波三重震相技术,通过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路径和到时的精确测量,反演地幔转换带低速层的速度结构;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分析剪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获取低速层的各向异性参数;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低速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二、中国东北地区地质背景
2.1区域构造特征
中国东北地区地处欧亚板块的东缘,其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处于多个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东北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受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以及古亚洲洋构造域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现今复杂多样的构造格局。
太平洋板块自中生代以来持续向欧亚板块俯冲,这一强烈的构造运动对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俯冲过程中,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导致东北地区岩石圈发生强烈变形、隆升与沉降,形成了一系列NE-NNE向展布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例如,著名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引发的岩石圈变形密切相关。该重力梯度带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构造分界线,还对区域内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以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显著的控制作用。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在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期间,蒙古-鄂霍次克洋经历了闭合过程,使得东北地区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这一挤压作用导致区内岩石圈发生缩短变形,形成了一系列NW-NNW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构造格局相互叠加,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构造的复杂性。
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还涉及多个微陆块的拼贴过程。在古生代,佳木斯微陆块、松嫩微陆块、兴凯微陆块等逐渐拼贴到欧亚板块之上,这些微陆块之间的碰撞拼贴不仅导致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还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带和岩浆活动带。例如,佳木斯微陆块与松嫩微陆块的拼贴形成了佳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火灾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受压性能与粘结特性的试验探究.docx
- 靛果花色苷稳定化的菌种筛选及作用条件优化研究.docx
- 透明贴的选择与应用:解析对无创通气患者鼻梁压疮的影响.docx
- 新型磁致伸缩超声导波传感器的研制与钢管缺陷检测应用研究.docx
- 粘弹性阻尼夹层结构的声学性能分析及声功率最小化研究.docx
- 皖江溯源:夏商时期皖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图景.docx
- 探究掺杂与发光层退火对Ir(piq)3电致磷光性能的作用机制.docx
- 切槽式钢套管混凝土轴心受压长柱力学性能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 脂肪族二元羧酸盐类成核剂:制备工艺与聚丙烯改性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气帅血母理论:中医气血关系的核心架构及其妇科痛经证治应用.docx
- 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与鲁棒H∞控制的理论前沿与工程实践.docx
- 旋转压实仪的动力学分析及参数设计.docx
- 氟硼荧探针的光学传感器:从原理到多元应用的深度探索.docx
- 周期性介质切伦柯夫脉塞的理论、模拟与应用研究.docx
- 局域态对InGaN_GaN多量子阱结构光学特性影响的深度剖析.docx
- 十字盘盘销式钢管支架:基本受力单元体与扩展支架力学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稳定性研究:理论、影响与提升路径.docx
- 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猪γ干扰素及其蛋白活性解析.docx
- 自发性颅内低压:影像特征与并发硬膜下血肿的多因素剖析.docx
-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特征与危险因素剖析.docx
最近下载
- YY_T 1939-2024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重组C因子法.docx VIP
- (正式版)B 5908-2005 石油储罐阻火器.docx VIP
- 妇幼保健服务转介流程及实施.docx VIP
- [学前教育学试卷.doc VIP
-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五项检测登记本.doc VIP
- 青少年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任务书.docx VIP
- 53425计算机科学概论原书dale.pptx VIP
- 专题05 修辞与描写和说明方法-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专项提升(部编).docx VIP
- 医疗考试结构化面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社会学概论考试题目及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