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溯源:夏商时期皖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图景.docxVIP

皖江溯源:夏商时期皖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图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江溯源:夏商时期皖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图景

一、区域地理与文化背景:文明孕育的山水舞台

(一)皖西南地理单元的考古学意义

皖西南,这片位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带的区域,宛如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宝库,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记忆。它以皖河、潜水流域为核心,构建出“山水相间、台墩密布”的独特地理格局,这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从地理位置上看,皖西南处于长江中游与下游文化交流的关键纽带位置。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之一,不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桥梁。皖西南恰好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中间地带,使得它能够充分吸收来自两个区域的文化精华,成为文化融合的前沿阵地。无论是中游地区的古朴厚重,还是下游地区的细腻灵动,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里还是中原文明向南渗透的关键节点。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影响力辐射广泛。皖西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原文明向南传播的必经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文化观念和社会组织形式,通过皖西南逐渐传播到南方地区,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独特的地貌条件,为夏商时期的人类定居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山水相间的地形,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山区的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建筑材料和燃料,而平原地区的肥沃土壤则适宜农业生产。河流的存在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众多的台墩则为人类的居住和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场所,使得人类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山水相依的环境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不同地区的人们沿着河流和山脉迁徙、交流,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皖西南这片土地上,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为夏商时期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核心遗址的考古发现:解密时空的文化密码

(一)怀宁琚新屋遗址:商周陶器谱系的完整建构

在皖西南的考古历程中,怀宁琚新屋遗址的发现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2021年,因无岳高速(桐岳段)穿越该遗址,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片位于怀宁县马庙镇育儿村的台墩型遗址,就此揭开神秘面纱。

此次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在现台墩东部约850平方米的范围内,完整揭露了一处圆形台墩。这里的考古发现极为丰富,共发掘出商周时期灰坑60个、房址10座,以及战国晚期至西汉墓葬32座。出土陶片超过150袋,经过初步清理,可修复的商周时期陶器约200件,陶器标本不少于2000件,各类玉、铜、石、陶质小件文物100多件,成为皖南、赣北、鄂东相关地区单一商周遗址出土陶器数量最丰富的一处,也是皖西南地区目前已知出土材料最为丰富的商周时期遗址。

遗址出土的商周陶器,年代涵盖殷墟三四期、西周早期、中期、晚期、春秋早期、中期,构建起一个以平裆尖锥足鬲为核心炊器的独立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的年代序列完整而清晰,填补了皖西南商周文化发展序列的空白,为皖江地域商周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构提供了关键支撑,也极大地补充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谱系。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琚新屋遗址在晚商和西周时期均发现少量铸铜遗存。其中,首次发现相当于殷墟时期的炉壁、陶范、炼渣等遗物,这些发现犹如一把钥匙,为解开晚商时期南方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坩埚的构造到材料选择,都与中原商文化存在明显差别,这表明南方晚商时期青铜文化有着独特的发展路径,拥有与中原商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潜山薛家岗遗址:从新石器到夏商的文明延续

潜山薛家岗遗址,作为安徽首个被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代表,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文明记忆。它位于潜山市王河镇薛家岗村,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整个土岗自西向东伸向潜水,宛如一条长龙探水,因此也被俗称为“龙山”。

薛家岗遗址的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地层序列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清晰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其夏商时期遗存叠压于新石器文化层之上,这种独特的地层关系,为研究从史前到夏商时期的文化演变提供了直观而宝贵的资料。

在出土器物方面,薛家岗遗址夏商时期的遗物独具特色。陶器以质地致密的黑陶为主,这些黑陶不仅质地坚硬,而且纹饰精美,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几何图案与神秘的人物图像,展现出多元的艺术风格。几何图案的简洁与规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秩序和美的追求;而人物图像则仿佛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古人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青铜器的出土更是令人瞩目,其形制既融合了中原礼器的元素,彰显出庄重与威严,又兼具地方实用特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智慧,是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

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多孔石刀也是薛家岗遗址的特色器物之一。这些石刀不仅制作精良,而且

文档评论(0)

quanxinquany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