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况》复习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况》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部著作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

A.《论语》B.《孟子》C.《周易》D.《道德经》

答案:C

2.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木”对应的方位是?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答案:A

3.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圣”,其作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

答案:B

4.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是?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缀术》D.《海岛算经》

答案:B

5.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白马寺的建立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达摩祖师来华

答案:A

6.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形式等级最高的是?

A.硬山顶B.悬山顶C.歇山顶D.庑殿顶

答案:D

7.以下哪项不属于“文房四宝”?

A.湖笔B.徽墨C.端砚D.宣帛

答案:D

8.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春季开始的是?

A.立春B.雨水C.惊蛰D.春分

答案:A

9.以下哪部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A.《楚辞》B.《诗经》C.《乐府诗集》D.《玉台新咏》

答案:B

10.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被称为?

A.秀才B.举人C.贡士D.进士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由南宋朱熹编订并作注,成为宋明以后儒家经典的核心教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先秦至汉代逐步形成的儒家基础文献。“四书五经”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规范与思想基础,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2.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与自然、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最早由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概念。该思想认为宇宙与人生本为一体,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整体观、有机论的重视,是传统生态观、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3.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形成于战国至汉代,完整记录于《淮南子》。每个节气约15天,反映季节、物候、气候的变化,如立春、雨水、惊蛰等。作为农耕社会的时间指南,二十四节气指导了农业生产(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并衍生出丰富的民俗活动(如冬至吃饺子、清明扫墓),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京剧

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1790年徽班进京为起点),融合徽调、汉调、昆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四功,辅以虚拟性、程式化的舞台动作。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剧”象征。

三、简答题

1.简述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核心差异及互补性。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核心差异体现在对“入世”与“出世”的态度:

-儒家以“仁”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伦理秩序(如“三纲五常”)、社会责任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主张“民为贵”,荀子强调“礼”的规范作用,目标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道家以“道”为核心,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自由。老子提出“有无相生”“柔弱胜刚强”,庄子主张“齐物论”“逍遥游”,反对过度干预自然与人性,倡导返璞归真。

二者互补性体现在:儒家提供社会伦理的“阳刚”框架,道家则以“阴柔”的自然观平衡其刚性,共同构成中国人“外儒内道”的心理结构——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又在压力下寻求精神超脱(如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双重影响。

科举制度(始于隋,终于清)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对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积极影响:

①推动教育普及:“学而优则仕”激励士人读书,促进民间教育发展,形成“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②促进文化统一: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如明清八股文),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汉字、儒学在全国的传播;

③打破阶层固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流动性,为寒门提供上升通道,维

文档评论(0)

小小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