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儒林外史》练习题-《儒林外史》习题
《儒林外史》练习题
《儒林外史》作为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与辛辣的讽刺艺术,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的丰碑。以下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题量与难度兼顾知识巩固与思维拓展。
一、填空题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2.小说以__________为主要批判对象,深刻揭露了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与扭曲。
3.范进中举后因狂喜而__________,这一情节成为科举制度摧残人性的经典写照。
4.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__________而迟迟不肯咽气,生动刻画了其吝啬成性的性格。
5.小说中__________(填人名)辞却功名,选择归隐田园,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采用“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由众多独立又关联的故事组成。
B.吴敬梓通过对“儒林”群像的刻画,批判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
C.杜少卿是作品中具有叛逆精神的正面人物,蔑视科举,反对礼教。
D.“范进中举”一节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的异化。
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儒林外史》中“正面形象”代表的是()
A.王冕B.虞博士C.马二先生D.庄绍光
3.小说中“两根灯草”的情节刻画的人物是()
A.严贡生B.严监生C.胡屠户D.周进
4.下列对《儒林外史》艺术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即可勾勒人物性格。
B.讽刺手法多样,包括夸张、对比、反讽等。
C.语言通俗直白,完全采用口语化表达。
D.结构灵活自由,突破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束缚。
三、简答题
1.简述《儒林外史》中范进与周进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2.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点。
3.如何理解《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风格?
四、分析论述题
1.以杜少卿为例,论述《儒林外史》中理想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及其现实意义。
2.结合作品内容,谈谈《儒林外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参考答案要点提示
一、填空题
1.吴敬梓2.科举制度3.疯癫(或“发狂”)4.两根灯草5.王冕(或杜少卿等符合题意的人物)
二、选择题
1.B(主要批判科举制度,而非“整个封建礼教制度”)2.C(马二先生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与维护者)3.B4.C(语言兼具文言的精炼与白话的生动,非“完全口语化”)
三、简答题
1.异同点:
同:均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一生追求功名,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异:周进是“老童生”,因科举失意而痛哭撞号板,中举后变得世故;范进则是中年中举后狂喜发疯,性格更显懦弱麻木。
2.讽刺艺术:
夸张变形:如范进中举后的疯癫状态。
对比手法:严监生的吝啬与严贡生的贪婪形成对比。
细节刻画:“两根灯草”等细节凸显人物性格。
婉曲讽刺:通过人物言行的矛盾揭示其虚伪(如匡超人的前后变化)。
3.“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戚”指作品蕴含的悲剧性与对人物命运的同情;“谐”指讽刺的幽默效果;“婉而多讽”指通过含蓄的笔法达到讽刺目的,而非直白批判,如对王玉辉劝女殉节的描写,既暴露其愚昧,又暗含悲悯。
四、分析论述题(要点)
1.杜少卿的理想形象:
叛逆精神:拒绝科举,反对八股。
人道主义:平等对待仆人,资助寒门士子。
现实意义:在科举制度僵化的时代,其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追求,对当代知识分子坚守理想、拒绝异化具有启示意义。
2.当代启示:
警惕功利主义:作品批判的科举异化,映射当代教育、职场中的功利心态。
坚守道德底线:匡超人等人物的堕落警示人们勿失本心。
重视人格独立:杜少卿等形象倡导保持个体精神自由,反对盲从权威。
说明:本习题注重基础知识点与深层理解的结合,答案可根据读者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适当拓展。建议结合具体文本细节进行分析,以深化对《儒林外史》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的认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