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文和译文.docxVIP

《大学》原文和译文.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言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其思想深邃,义理宏富,乃是初学入德之门径,亦是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理念的集中体现。其文虽简,意蕴却深,字字珠玑,值得反复研读。以下将呈现《大学》原文,并辅以白话译文,以期有助于对经典的理解与体悟。

《大学》原文及译文

经一章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本具的光明德性,在于亲爱民众并使他们革故鼎新,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知道了应该达到的目标(至善),然后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了,然后才能心境宁静;心境宁静了,然后才能安然处之;安然处之了,然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了,然后才能有所收获。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皆有始有终。知道了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那么就离大学所讲的道理不远了。

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光明德性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首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探究清楚了,然后知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然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了,然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了,然后自身品性才能修养;自身品性修养了,然后家庭才能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自身品性作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混乱了,却想要治理好末端(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这就叫做知道了根本,这就叫做认知的极致。

传之二章:释新民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

《尚书·康诰》说:能够彰明德性。《尚书·太甲》说:回顾并敬奉上天赋予的光明使命。《尚书·尧典》说:能够彰明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彰明德性。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铭文说:如果能在一天之内洗净自身的污垢而使德性更新,那就应当天天更新,并且还要一天比一天更新。《尚书·康诰》说:激励民众革除旧习,成为新的民众。《诗经·大雅·文王》说:周朝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它承受的天命却是新的。所以,君子在彰明德性、革新民众方面,没有一处不竭尽全力追求极致。

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

《诗经·商颂·玄鸟》说:国家疆域方圆千里,是民众所居住的地方。《诗经·小雅·绵蛮》说:鸣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的角落。孔子说:对于栖息的地方,黄鸟都知道它应当栖息在何处,难道人还不如鸟吗?《诗经·大雅·文王》说:端庄恭敬的周文王啊,他的品德光明正大,为人所敬仰!作为君主,要达到仁的境界;作为臣子,要达到敬的境界;作为儿子,要达到孝的境界;作为父亲,要达到慈的境界;与国人交往,要达到信的境界。《诗经·卫风·淇奥》说:看那淇水弯曲的岸边,绿竹长得多么茂盛。有位文采斐然的君子,如同加工骨器般不断切磋,如同雕琢玉器般不断琢磨。他神态庄重,心胸宽广,仪表堂堂,气度不凡。这位文采斐然的君子,让人永远不能忘怀啊!所谓如切如磋,是指在学问研究上精益求精;所谓如琢如磨,是指在自身修养上不断磨砺;所谓瑟兮僩兮,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所谓赫兮喧兮,是指他仪表威严;所谓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是说他品德极其崇高完善,

文档评论(0)

张守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脑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