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历史背景:两个文明的“双向奔赴”基础演讲人
历史背景:两个文明的“双向奔赴”基础01历史影响:跨越时空的“文明遗产”02交流内容:多维度的“文明互鉴”实践03附:拓展思考04目录
2025初中中国历史唐朝与新罗交流课件
各位同学,当我们翻开《旧唐书东夷传》,看到“新罗,弁韩之苗裔也……多爱书籍,有涉于史传”的记载时,是否会好奇: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究竟如何跨越山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河中激荡出璀璨的浪花?今天,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共同走进这段“海东盛事”,感受两个文明的深度对话。
01历史背景:两个文明的“双向奔赴”基础
历史背景:两个文明的“双向奔赴”基础要理解唐朝与新罗的交流,首先需要明确二者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各自的发展需求与时代契机形成的必然。
唐朝: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心”公元7世纪,中国进入唐朝(618-907年)。经过“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达到鼎盛:疆域东抵日本海,西至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长安人口超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文化上儒释道并行,对外则以“天可汗”的姿态接纳四方来朝。正如《唐六典》所记:“四夷之国,经朝贡而通者,三百余所”,这种开放的格局为与新罗的交流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
新罗:统一半岛的“进取之国”同一时期,朝鲜半岛正处于“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尾声。新罗(前57-935年)自建国起便注重吸收中原文化,至真德女王(647-654年在位)时期,已通过派遣使节、留学生等方式与唐朝建立联系。660年,新罗联合唐朝灭百济;668年,又借唐朝之力灭高句丽,于676年基本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统一后的新罗急需巩固政权、发展文化,而唐朝的制度、文化恰好为其提供了现成的“模板”。正如新罗学者金大问在《花郎世记》中所言:“欲致太平,当资于唐制。”
地理与交通:山海相连的“交流通道”唐朝与新罗虽隔黄海,但海上交通已相当便利。从山东半岛的登州(今蓬莱)或楚州(今淮安)出发,顺风时仅需3-5日即可抵达新罗的仁川或釜山;陆路则可经辽东半岛进入朝鲜半岛。《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详细记录了这条航线的港口、里程与导航方法,足见当时航海技术之成熟。此外,唐朝在登州设立“新罗馆”,专门接待新罗使节与商人,进一步便利了人员往来。
02交流内容:多维度的“文明互鉴”实践
交流内容:多维度的“文明互鉴”实践在上述背景下,唐朝与新罗的交流逐渐从零星的使节往来,发展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人员等多领域的深度互动,堪称古代东亚“区域合作”的典范。
政治:从朝贡册封到制度移植政治交流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自621年新罗首次遣使入唐,至907年唐朝灭亡,新罗共向唐朝派遣使节126次,唐朝回访34次,频率之高在同时期周边政权中首屈一指。
政治:从朝贡册封到制度移植朝贡册封体系的建立唐朝对新罗实行“册封-朝贡”制度:新罗君主即位后需向唐朝请封,唐朝则授予其“新罗王”“开府仪同三司”等爵位与官职。例如,648年新罗善德女王去世,真德女王继位,唐太宗遣使册封;735年唐玄宗更明确将大同江以南地区划归新罗,承认其对朝鲜半岛南部的主权。这种制度不仅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更赋予新罗在东亚政治格局中的合法地位。
官制与法律的全面移植
新罗统一后,以唐朝为蓝本改革官制:设立“执事省”(类似唐朝尚书省),下设兵部、礼部、仓部等六部;地方设州、郡、县三级行政单位,与唐朝“道-州-县”制高度相似。法律方面,新罗参照《唐律疏议》制定《律令》,内容涉及刑律、田制、赋役等,甚至连“十恶”“八议”等核心条款都直接沿用。据《三国史记职官志》记载,新罗“朝服尚白,文武官服皆如唐制”,从服饰到制度都体现了对唐朝的全面学习。
经济:互通有无的“贸易网络”经济交流是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与新罗的药材、金银器、马匹通过官方朝贡贸易与民间走私贸易(当时称“海商”)频繁交换,形成了活跃的区域经济圈。
官方朝贡贸易的“礼尚往来”
朝贡不仅是政治行为,更是经济行为。新罗每次朝贡都会携带大量方物:人参、牛黄、海豹皮、金银细工等,唐朝则回赐丝绸、瓷器、佛经、书籍等“回礼”。例如,713年新罗使节入朝,携带“果下马”(一种小型马)20匹、牛黄20斤,唐玄宗回赐“彩绫3000匹”;839年新罗使节入朝,唐文宗赐“锦彩、银器”等物,价值远超贡品。这种“厚往薄来”的政策,既满足了新罗对中原物产的需求,也增强了其对唐朝的向心力。
经济:互通有无的“贸易网络”民间贸易的“海上商路”除官方贸易外,民间海商的活动更为频繁。唐朝的登州、莱州(今烟台)、楚州等地聚集了大量“新罗坊”,居住着从事贸易的新罗商人;新罗的清海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