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的规定.docxVIP

防治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的规定.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治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的规定

一、概述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鞭毛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对马铃薯生产造成重大威胁。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涵盖病害识别、预防措施、监测方法、治疗手段及应急处理等内容,旨在提供系统化的防治指导。

二、病害识别

(一)症状表现

1.叶片症状: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模糊,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霉层。

2.茎部症状:茎秆受害后出现褐色长条形病斑,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

3.块茎症状: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至黑色不规则病斑,内部组织腐烂,湿度大时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二)发病规律

1.传染源: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残体和土壤中,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

2.适合发病条件:温暖潮湿(温度15-25℃、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易引发大范围发病。

3.高发时段: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块茎膨大期至成熟期)及多雨季节。

三、预防措施

(一)选种处理

1.选用抗病品种:优先种植经过抗病性筛选的优良品种,如克新系列、大西洋等。

2.种薯消毒: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30分钟,或采用温汤浸种(50℃水浴5分钟)。

(二)田间管理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避免连作。

2.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植株抗病性。

3.水分管理: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沟灌,降低田间湿度。

4.清理病残体:收获后及时清除病叶、病茎和腐烂块茎,集中高温堆肥或深埋。

(三)化学防治

1.保护性杀菌剂:在发病前或早期,喷洒1%硫酸铜溶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2.内吸性杀菌剂: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施50%烯酰吗啉悬浮剂(1000-1500倍液)。

3.喷药规范: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喷洒,重点处理植株中下部和背面。

四、监测与治疗

(一)定期监测

1.检查频次:生长季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重点观察田间边缘和低洼地带。

2.标准化记录:建立发病档案,记录病斑类型、分布范围及气象条件。

(二)应急处理

1.小范围发病:立即清除中心病株及周边1米范围内的植株,并喷洒杀菌剂封锁病情。

2.大范围爆发:及时报告上级农业部门,扩大用药范围,并调整种植布局。

3.块茎处理:发病块茎需立即挖出,剔除病部,健康部分经消毒后储存。

五、附录

(一)常用杀菌剂使用规范

|药剂名称|浓度(倍液)|防治对象|喷药间隔(天)|

|----------------|--------------|----------------|----------------|

|百菌清|800-1000|叶片病害|7-10|

|烯酰吗啉|1000-1500|块茎病害|7-10|

|硫酸铜|100|防治早期病害|10-14|

(二)环境条件影响数据参考

1.温度阈值:15-25℃,相对湿度>80%时易爆发。

2.传播速度:无风条件下,单日传播半径可达500米。

3.发病周期:从接触到发病,最快3-5天出现明显症状。

本规定适用于马铃薯主产区,具体执行需结合当地气候和种植习惯调整。

**三、预防措施**(续)

(一)选种处理(续)

1.选用抗病品种(续)

***品种选择依据:**在选择抗病品种时,应结合当地多年的病害发生情况、品种的抗谱范围以及市场需求。优先选用对当地主要流行菌株具有抗性的品种,例如某些晚疫病抗性基因(如Rpi-A0、Rpi-A1等)已被标记的品种。

***品种试验:**对于新引进或新推广的品种,建议先进行小范围试验田种植,观察其在当地的抗病表现,再决定大规模推广。

***种子质量:**购买种薯时,应选择来自无病地区、信誉良好的种薯供应商。收储种薯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检查,防止病薯混杂。

2.种薯消毒(续)

***温汤浸种详解:**

*(1)**准备:**准备足够容量的大桶或池子,装入洁净的温水(水温控制在50℃左右,具体时间可根据种薯大小和当时水温微调)。准备相应的搅拌工具和防护用品(如手套)。

*(2)**浸种:**将种薯放入温水中,确保种薯完全浸没。开始计时,并持续轻轻搅拌,使种薯受热均匀。

*(3)**计时与捞出:**按照预定时间(如5分钟)结束后,立即将种薯捞出,放入准备好的冷却水中(如冷水或井水)进行快速降温,避免热伤

文档评论(0)

平凡肃穆的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自己,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