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西古建作为中国古建筑体系的重要分支,其营造技艺承载着黄河文明的基因密码。从应县木塔的斗拱嵌套到晋祠圣母殿的梁架排布,从芮城永乐宫的壁画构图到平遥古城的街巷布局,每一处遗存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营造哲学。
古建修缮向来有“修旧如旧”的原则,这一原则并非简单复原,而是在保留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山西博物院藏的宋代《营造法式》抄本记载,“凡葺屋宇,必循旧制,勿违土宜”,强调修缮需兼顾传统规制与地域环境。近年来,云冈石窟的保护团队采用数字化扫描技术记录造像细节,同时沿用传统石匠技艺修补残损,这种“科技+传统”的模式,让千年石窟重新焕发生机。
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更需公众参与。平遥古城通过“古建研学”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鸱吻修复体验;大同华严寺推出“壁画临摹”活动,使普通民众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这些实践证明,只有让古建文化走进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永续传承。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西古建的营造技艺是黄河文明基因密码的唯一载体
B.“修旧如旧”原则要求修缮古建必须完全复原原有样貌
C.云冈石窟保护采用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的模式
D.平遥古城的“壁画临摹”活动促进了古建文化的活态传承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山西古建为核心,从技艺特征、保护原则、传承路径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B.引用《营造法式》的记载,旨在论证山西古建修缮兼顾传统与地域的特点
C.举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的例子,说明科技赋能是古建传承的唯一途径
D.文章结尾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呼应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主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县木塔与晋祠圣母殿的建筑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营造哲学
B.数字化扫描技术可为古建修缮提供精准的历史信息参考
C.普通民众参与古建相关活动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
D.山西古建的保护经验对其他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有借鉴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砖缝里的芽
李汉荣
老家的院墙是爷爷年轻时砌的,用的是本地的青页岩,砖缝宽宽窄窄,像爷爷脸上的皱纹。去年秋天回去,竟发现砖缝里冒出了株枸杞苗,瘦瘦的茎秆顶着两片嫩叶,在风里轻轻晃。
奶奶说:“开春就有了,起初以为是杂草,后来见它结了小红果,才知是枸杞。”我蹲下身细看,砖缝里的土少得可怜,也就指甲盖那么一撮,可这株枸杞却扎下了根,还结了果。
爷爷在世时,最爱侍弄这些花花草草。院角的那棵老槐树,是他年轻时栽的;窗台下的月季,每年春天都开得热闹。爷爷常说:“万物都有灵性,你待它好,它就给你添欢喜。”那时我不懂,总觉得爷爷太较真,不就是些草木么。
后来爷爷病了,躺了大半年。那些日子,奶奶每天都会去院子里转转,给槐树浇水,给月季修枝。有一回我回去,见奶奶对着砖缝里的一株野草发呆,嘴里念叨:“你爷爷要是在,肯定舍不得拔。”
爷爷走后的第一个春天,院子里的月季开得稀稀拉拉,老槐树也掉了不少枝丫。奶奶却更勤快了,每天除了做饭,就泡在院子里。她把砖缝里的土一点点剔松,又从别处捧来新土填上。我说:“奶奶,这砖缝里长不出好东西,别费劲儿了。”奶奶摇摇头:“你爷爷说过,再窄的地方,只要有土有水,就能长出希望。”
如今这株枸杞,怕是爷爷托春风送来的吧。深秋的阳光洒在砖墙上,枸杞的叶子泛着油光,红果像一颗颗小红灯笼,在砖缝间格外惹眼。奶奶摘了几颗,泡在水里,水立刻染上了淡淡的红色。“你尝尝,比买的枸杞甜。”奶奶递过杯子,眼里闪着光。
我喝了一口,甜味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忽然暖暖的。原来爷爷说的欢喜,不是花开得有多艳,果结得有多繁,而是砖缝里那一点点倔强的绿,是绝境里也能冒出的希望。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砖缝里的芽”为题,既指枸杞苗,也象征着绝境中的希望,具有双重意蕴
B.第3段插叙爷爷侍弄花草的往事,交代了奶奶呵护枸杞苗的情感渊源,使情节更连贯
C.奶奶“把砖缝里的土一点点剔松”的细节,体现了她对爷爷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珍视
D.文章语言华丽典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描绘了枸杞苗生长的过程
文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文章结尾说“原来爷爷说的欢喜,不是花开得有多艳,果结得有多繁,而是砖缝里那一点点倔强的绿,是绝境里也能冒出的希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