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注释】
鹧鸪词:属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收录《鹧鸪词》三首,其中李益一首,李涉二首。它们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来烘托气氛,为主题服务。可见《鹧鸪词》在内容上都是表现愁苦之情的,而且都须用鹧鸪的飞鸣来托物起兴。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初因仕途不顺,弃官客游燕赵间。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有《李君虞集》二卷。
湘江:在今湖南省境内。
斑竹:一种有斑纹的竹子,亦称“湘妃竹”“湘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思帝不已,泪下沾竹,竹悉成斑。
锦翅:有花纹的翅膀。
鹧鸪:鸟名,羽毛黑白相间,栖息于江南山间灌木丛中。古人以其鸣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崔豹《古今注》:“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
处处:各处,到处。“处处”句:《文镜秘府论·地·六志》引《赠别诗》曰:“离情弦上急,别曲雁边嘶。低云百种郁,垂露千行啼。”释曰:“……上见低云之郁,托愁气以合词。”湘云合,湘云弥漫。
郎:指丈夫。
何处:哪里,哪儿。
【译文】
山鹧鸪词
李益
湘江岸上摇曳着斑竹枝,鹧鸪展开锦翅且鸣且飞。湘江上阴云处处含愁气,郎君哟郎君你从何处归?
【赏析】
据任中敏先生《唐声诗》考证,《山鹧鸪》本为唐代南方流行的歌曲,中部地区的湖南、西部地区的陕州,亦皆有之。曲韵摹仿山鹧鸪啼声。玄宗时,谱为教坊杂曲。由女伎唱,或独唱,或对唱。吹笛,踏舞。歌词为五言,四句,二十字,二或三平韵。首句以平起。二平韵拗格者为常体,三平韵者为别体。李益《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一鸟如霜雪,飞向白楼前。问君何以至,天子太平年”为常体,而这首诗为别体。可见李益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音乐,进行创新的尝试。
这是一首充满民歌风味的爱情诗。它借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在短小的篇幅内,含蓄而又细致地表达了一位女子对远游未归的情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带的女子。开头写她怀远的愁情,不是用直陈其事的方法来正面描写,而是用“兴”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有韵致。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主人公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二妃对舜的无限忠贞之情引起了主人公的同情,自己形单影只,丈夫久去不归,和二妃的悲剧命运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连类而及,勾起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正在这时,主人公又看到引动她愁绪的另一景物,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鹧鸪喜欢相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鹧鸪的啼叫。看到听到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
接着诗句自然过渡到“处处湘云合”一句,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湘云”指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本来远人未归,可以有许多理由,与天气不一定扯得上关系,但女子担心湘云四合,令郎迷路,恰恰表现出她痴迷和过虑的心情。以阴云喻愁怀,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处处湘云合”,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闷的心情。
诗的前三句,诗人用“湘江”“湘云”“斑竹”“鹧鸪”这些景物构造出一幅有静有动的图面,把气氛烘托渲染得相当浓烈;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郎从何处归”的问语,使诗情显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写出了主人公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读者仿佛看到她伫立湘江岸边翘首凝望的身影,感觉到她盼郎归来的急切心情,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一致,绘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全诗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直到这里才知道作者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
这首诗清新含蓄,语言通俗流畅,善用比兴,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抒情手法全靠气氛的渲染与烘托,造境深远,含蕴颇深。
总之,这是一首年轻女子思念远方情郎的诗。诗人以湘江斑竹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雌雄对啼的鹧鸪反衬女子的孤独寂寞。与众不同的是,女子并没有埋怨情郎久久未归,而是担心其无路可归。由己及彼,把单纯的思念之情升华为关爱之情,更显出其对情郎的感情之深。全诗运用了比兴、象征、反诘等一系列艺术手法,以景起兴,以情结景,清新含蓄,具有民歌风味。
试题: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山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②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真题一卷文学类文本品读《江上》.docx
- 2025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小期中高三语文联考古诗鉴赏详解:陆龟蒙《江南二首(其一)(其二)》.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课内古诗文《离骚》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docx
- 2025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拓展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 2025年秋鄂东南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成语典故及释义梳理辨析含历年真题.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之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思想感情类.docx
- 2027届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古诗鉴赏详解:陆游《哀郢二首(其二)》.docx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