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幼儿园健康课爱护环境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课程设计背景与目标定位演讲人

课程设计背景与目标定位01教学过程:从感知到行动的阶梯式体验02教学准备:让教育场景“可触摸”03教学总结与反思:让环保教育“生根发芽”04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爱护环境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2年的幼儿园健康课教师,我始终相信:幼儿阶段是培养环境意识的“黄金窗口期”。当我看到孩子们蹲在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时眼里的好奇,听到他们奶声奶气地说“小草会疼”时的单纯,更深刻意识到:将“爱护环境”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需要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方式,让环保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知、可参与、可坚持的日常行为。今天这节健康课,我将从“感知环境与健康的关联—理解环保的具体行为—践行身边的环保小事”三个维度展开,带领4-5岁幼儿完成一次有温度、有体验、有收获的环保启蒙之旅。

01课程设计背景与目标定位

1设计背景:基于幼儿发展需求与时代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应帮助其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知识,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2025年,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的落地,幼儿园健康课程更需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日常。我在前期观察中发现,本班32名幼儿虽能说出“不能乱扔垃圾”,但对“为什么要爱护环境”“如何从细节做起”缺乏深入理解,甚至有6名幼儿曾因好奇踩坏过种植区的菜苗。这提示我们:环保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号,需通过具象化的体验让幼儿建立“环境—健康—责任”的认知链条。

2教学目标:三维一体的成长指向3241结合《指南》健康领域“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了解必要的安全与健康知识”的目标,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情感目标:萌发“我是环境小卫士”的自豪感,愿意主动提醒同伴爱护环境,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认知目标:知道干净的环境能让人和动植物更健康,理解“垃圾回家”“节约资源”等环保行为与自身生活的关联;能力目标:能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掌握“轻踩草地”“随手关灯”等3-5项具体环保技能;

3教学重难点:聚焦关键经验突破重点:建立“环境好坏影响健康”的直观认知。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需通过对比观察、多感官体验让抽象概念可视化;

难点: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稳定的日常行为。需设计“可操作、有反馈、能坚持”的实践环节,帮助幼儿形成行为惯性。

02教学准备:让教育场景“可触摸”

1物质准备:打造沉浸式环保情境实物素材:收集幼儿园种植区“健康菜苗”(叶片翠绿、茎秆挺拔)与“被踩踏菜苗”(叶片发黄、茎秆折断)的对比样本;准备“干净教室”(桌椅整齐、地面无纸屑)与“杂乱教室”(玩具散落、纸团堆积)的照片;

互动教具:自制“环保小火车”操作板(车厢分别标“可回收”“厨余”“其他”标识,配塑料瓶、香蕉皮、纸巾等实物模型);录制“小水滴的旅行”动画(展现干净水源如何被污染又净化的过程);

实践材料:每人1个“环保小口袋”(内装小镊子、分类垃圾袋),班级“环保打卡墙”(贴有幼儿照片与7天行为记录表)。

2经验准备:激活已有生活经验课前通过“家庭环保小调查”收集幼儿的生活经验:请家长记录孩子在家是否主动关水龙头、是否将玩具归位等行为,课堂上展示3-5份有趣的调查记录(如“朵朵昨天把爸爸的烟蒂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乐乐说洗澡时玩水会让小水滴哭”),让幼儿感受到“环保原来就在我身边”。

03教学过程:从感知到行动的阶梯式体验

1情境导入:用“小问题”唤醒大关注(5分钟)我蹲下来与孩子们平视,举起两盆绿萝:“这是老师上周放在教室的两盆绿萝,一盆放在窗台上每天轻轻擦叶子,另一盆放在地上被小朋友不小心碰倒过两次。现在请小朋友用小眼睛看一看、小鼻子闻一闻,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立刻围过来:“这盆叶子黄黄的!”“那盆叶子油油的,还有小露珠!”“这盆有股闷闷的味道,那盆香香的!”我顺势总结:“就像小朋友生病会没精神,植物‘生病’也会没力气。那我们的环境如果‘生病’了,会发生什么呢?”通过植物的对比,自然引出“环境健康”的话题。

2感知体验:多维度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联(15分钟)2.1看一看:对比照片里的“健康与不适”播放两组对比照片:一组是“干净的操场(小朋友跑跳欢笑)—垃圾堆积的操场(苍蝇乱飞、小朋友捂住鼻子)”,另一组是“分类整齐的图书角(小朋友安静阅读)—杂乱的图书角(书被撕破、小朋友争抢)”。我引导幼儿观察:“在干净的环境里,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在脏脏的环境里,他们为什么皱眉头?”朵朵举手说:“垃圾多了会有细菌,会生病!”乐乐补充:“书乱了找不到想看的,会生气!”我及时肯定:“对!干净的环境就像小朋友的‘健康小盾牌’,能让我们少生病、更开心。”

2感知体验:多维度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联(15分钟)2.2听一听:“小水滴的自述”故事播放“小

文档评论(0)

zs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