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呼兰河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呼兰河传》创作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萧红于1935年在上海完成初稿
B.小说以抗战时期的东北农村为背景
C.创作时萧红身处香港,处于人生低谷期
D.文本最初连载于《大公报》副刊《文艺》
2.小说中“东二道街的大泥坑”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
A.自然环境的恶劣
B.呼兰河人麻木的生存状态
C.地方经济的落后
D.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3.关于“有二伯”这一人物,下列描述不符合文本的是()
A.是老主人家的“长工”,地位介于主人与仆人之间
B.常因被克扣工钱与主人家发生激烈冲突
C.语言中混杂着“之乎者也”与粗话,体现精神上的矛盾性
D.对小团圆媳妇的遭遇表现出冷漠旁观的态度
4.小说中“我”(萧红童年视角)与祖父的互动场景,最突出的作用是()
A.对比展现封建家庭的温情与残酷
B.构建理想化的童年回忆,反衬现实的悲凉
C.突出祖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智慧
D.暗示“我”后来离开家乡的心理动因
5.下列事件中,未出现在《呼兰河传》中的是()
A.七月十五放河灯
B.扎彩铺为死人扎纸人纸马
C.大孙子媳妇因难产去世
D.老胡家为小团圆媳妇“跳大神”驱鬼
6.小说中“粉房里的人”“染缸房里的人”等群体的描写,主要体现了()
A.呼兰河手工业的繁荣
B.底层劳动者的生存艰辛
C.民间生活的鲜活与生命力
D.传统行业在时代中的衰落
7.关于“小团圆媳妇”的悲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她的“健康”(能吃能睡、不裹脚)被视为“异常”,成为被迫害的理由
B.婆婆对她的虐待源于真心认为“打是亲”,希望她符合传统媳妇的标准
C.周围村民的围观与参与,将个体悲剧转化为集体性的精神暴力
D.最终她的死亡被轻描淡写为“命不好”,无人反思悲剧的根源
8.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采用的叙事视角主要是()
A.全知视角的客观记录
B.成年“我”的回忆与童年“我”的感知交织
C.第三人称限知视角聚焦主要人物
D.多视角切换展现不同群体的生活
9.下列对“火烧云”段落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单纯描绘东北夏日的自然景观,体现萧红的写景才能
B.通过色彩变幻暗示时代动荡对小城的影响
C.以绚丽的自然景象反衬人间的单调与麻木
D.借火烧云的短暂易逝隐喻童年美好时光的流逝
10.关于《呼兰河传》的文体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严格遵循传统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
B.以“我”的成长为主线串联各个片段
C.融合散文的抒情性与小说的叙事性,被称为“诗化小说”
D.大量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情节逻辑弱化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呼兰河传》中,“我”与祖父最常相处的地点是__________。
2.小说中提到的“跳大神”仪式中,大神的助手被称为__________。
3.有二伯常说“人心隔肚皮,饭粒隔碗底”,这句话反映了他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4.小团圆媳妇被接进老胡家时只有__________岁,但被说成“团圆媳妇”以冲喜。
5.呼兰河人对待大泥坑的态度是:既觉得不便,又__________,体现了群体的麻木。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呼兰河传》中“祖父”形象的多重意义。
2.如何理解小说中“热闹”与“荒凉”的对立统一?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3.萧红在描写小团圆媳妇之死时,为何反复强调她“健康”的身体特征?
4.举例说明《呼兰河传》中“民间文化”描写的双重性(既有生命力又有落后性)。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有人认为《呼兰河传》是“回忆的诗”,也是“批判的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比较《呼兰河传》与萧红早期作品《生死场》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并分析其创作心态的变化。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萧红在香港完成,此时她经历情感挫折与疾病困扰,处于人生低谷。A项初稿完成于1940年;B项背景是东北小城的日常,非抗战时期;D项最初连载于《时代文学》。
2.B【解析】大泥坑长期存在,呼兰河人对此习以为常,甚至以“掉猪”“淹鸡”为谈资,象征群体对生存困境的麻木与精神上的停滞。
3.B【解析】有二伯性格懦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