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0-6岁儿童中医药
孩童如初生之萌蘖,稚嫩而富有生机,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却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中医药在儿童健康领域的应用,强调“治未病”与“辨证施护”,注重顺应孩童生长规律,调和气血阴阳。本文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份专业、严谨且实用的0-6岁儿童中医药养护指南,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儿童生理特点与中医养护原则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稚阴稚阳”之体。“稚阴”指小儿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尚未充实;“稚阳”指小儿脏腑功能尚未完善,阳气未盛。同时,小儿又处于“纯阳”状态,生机旺盛,生长发育迅速。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养护的基本原则:
1.扶正固本,培补脾胃为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全赖脾胃运化。养护重点在于保护脾胃功能,避免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2.三因制宜,顺应生长节律:根据不同年龄(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特点,以及儿童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养护方案。
3.预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日常调护,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一旦患病,应及时干预,防止病情传变。
4.用药轻灵,中病即止:小儿脏腑娇嫩,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需精准,剂量宜轻,见效即调整,避免攻伐太过。
二、日常养护的核心:食养与起居
(一)食养:脾胃为本,食有节制
“民以食为天”,对于小儿而言,合理喂养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婴儿期应以母乳喂养为首选,母乳不仅营养均衡,更能传递母体免疫力,符合“药食同源”中最天然的滋养。乳母自身也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辅食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添加初期可选择健脾养胃的小米粥、山药泥、南瓜泥等。避免过早添加肥甘厚味、过咸过甜之品。
*饮食有节:“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避免过度喂养,防止食积。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晚餐宜少而清淡,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辨证施食:根据孩子体质略作调整。如平素易上火的孩子,可适当食用梨、冬瓜等清热之品;脾胃虚寒的孩子,则可少量食用生姜、红枣(去核)等温中健脾之物。但需注意,食疗不可替代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时需就医。
(二)起居:规律有序,寒温适宜
*保证睡眠:小儿生机旺盛,睡眠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应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寒温适度:小儿纯阳之体,新陈代谢快,易出汗,但也易受风寒。穿衣应“春捂秋冻”,以手足温暖、无汗为宜,避免过暖导致“热伤风”或焐热综合征。
*适当运动: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婴儿的被动操,幼儿的跑跳,学龄前期儿童的户外活动。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注意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三、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辅助调理思路
(一)感冒发热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
*风寒感冒:初起怕冷明显,无汗,流清涕,鼻塞,可伴有低热。可饮用生姜红糖水(少量生姜),或用温毛巾敷鼻。
*风热感冒:发热较重,微恶风,有汗,流黄涕,咽喉肿痛。可适当饮用金银花茶(少量)、梨水。
*护理要点:多饮温开水,饮食清淡易消化。高热时需配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药,不可一味依赖“捂汗”。若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抽搐,需立即就医。
(二)消化不良(积滞)
多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所致。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便秘。
*饮食调理:暂时减少食量,选择米汤、面汤等易消化食物。可食用炒麦芽、炒谷芽煮水(需辨证,不可长期大量饮用)。
*推拿辅助:如顺时针摩腹、揉板门、推四横纹等,有助于消食导滞。
*预防:“食不言,寝不语”,进食时专注,避免边吃边玩。
(三)便秘与腹泻
*便秘:多与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水分摄入少或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增加蔬菜、水果(如西梅、火龙果)摄入,顺时针摩腹,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腹泻:需辨别寒热虚实。若大便清稀如水,色淡无臭,多为寒证;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多为热证。轻度腹泻可尝试煮苹果水(带皮)饮用。严重腹泻或伴有脱水症状(如尿少、口干),务必及时就医,防止电解质紊乱。
四、小儿推拿与外治疗法的家庭应用
小儿推拿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等优点,适合家庭日常保健和轻症辅助调理。
*常用保健穴位:
*补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能健脾胃,补气血。
*摩腹:顺时针摩揉腹部。能促进消化,调理肠胃。
*捏脊:沿脊柱两侧从尾椎至大椎捏提。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对于改善食欲、增强体质有良好效果。
*注意事项:
*推拿时需在操作者手上蘸取少量润肤油或爽身粉,避免损伤小儿皮肤。
*力度要轻柔、均匀、渗透。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