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中医临床路径.docxVIP

头痛中医临床路径.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一证,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内经》称其为“首风”、“脑风”,后世医家又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加以细化。其病因复杂,涉及外感、内伤诸多因素,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制定本临床路径,旨在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提高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提供清晰、实用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一、诊断与评估

(一)中医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头痛的起病方式(急性、慢性、反复发作)、部位(前额、巅顶、两侧、枕后或全头)、性质(胀痛、刺痛、跳痛、灼痛、紧箍痛、空痛、昏痛等)、程度(隐痛、钝痛、剧痛)、发作时间(晨起、午后、夜间或与月经周期相关)、诱发因素(情绪波动、饮食、劳累、睡眠、气候变化、外伤等)、缓解方式(休息、按压、呕吐后或服用某些药物)以及伴随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耳鸣耳聋、肢体麻木或无力等)。

2.四诊合参:

*望诊:观察患者神色、形态,重点望舌象(舌质、舌苔)。

*闻诊:听患者语声、呼吸,有无特殊气味。

*问诊:除上述病史采集外,尚需了解患者的饮食、二便、睡眠、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切诊:重点切脉,注意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等变化,必要时可进行头面部穴位按压,了解有无压痛点。

3.辅助检查:对于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高度怀疑器质性病变者,应结合头颅CT、MRI、脑脊液检查等现代医学手段,以明确诊断,排除颅内占位、出血、感染等危急重症。

(二)鉴别诊断

1.中风: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但头痛并非其主要或首发症状,且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

2.眩晕: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症,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但一般无明显头痛,或仅有轻微头部昏沉感。

3.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剧烈、起病急骤、持续不解、伴有呕吐如喷、颈项强直、视力模糊、肢体抽搐等危重证候,多属颅内严重病变,病情凶险,需紧急救治。

4.外伤头痛: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痛多固定于受伤部位,或伴有局部肿胀、压痛,或有头皮裂伤等。

5.其他疾病兼见头痛:如某些五官科疾病(青光眼、鼻窦炎等)、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发热性疾病等)也可出现头痛,需结合其原发病的特有症状与体征进行鉴别。

二、辨证论治

头痛的辨证,首当辨别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多有外感六淫病史,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痛势较剧,多伴有外感表证;内伤头痛多无外感病史,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痛势多缠绵,时作时止,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常用药: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羌活、薄荷、甘草。若寒邪较重,可加麻黄、桂枝以温经散寒;若头痛剧烈,可加藁本、蔓荆子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力。

2.风热头痛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小便黄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常用药: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若热盛伤津,口渴甚者,可加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若伴有咽喉肿痛,可加银花、连翘、桔梗清热解毒利咽。

3.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甘草。若湿浊中阻,胸闷纳呆甚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燥湿健脾;若伴有恶心呕吐,可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二)内伤头痛

1.肝阳上亢证

*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若头痛剧烈,目赤口苦,便秘溲黄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大黄清泻肝火;若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加生地、女贞子、枸杞子滋养肝肾。

2.痰浊上蒙证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若痰湿郁久化热,口苦胸闷,苔黄腻者,可加黄芩、竹茹、枳实清热化痰;若胸闷腹胀,加厚朴、白蔻仁理气宽中。

3.瘀血阻络证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

文档评论(0)

wgx41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