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引言:老龄化浪潮下的个体困境与专业回应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的福祉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独居、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与社会融入问题尤为突出。老年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协助老年人应对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挑战,提升其生命质量,维护其尊严与权利。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的独居老人案例,深入剖析老年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专业技巧及伦理考量,以期为一线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些许实践参考。
案例背景:张阿姨的“空巢”生活与情绪困境
案主基本情况:
张阿姨,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老伴五年前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张阿姨身体尚算硬朗,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日常起居基本能够自理,但上下楼已有些吃力。她性格原本开朗,退休后也曾参加社区活动,但自老伴去世后,社交圈子逐渐缩小,近年来更是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在家。
主要问题呈现:
1.情绪低落与孤独感:张阿姨常常感到孤独、空虚,对以往喜爱的书法、阅读也提不起兴趣。有时会对着老伴的遗像发呆,甚至默默流泪。夜间睡眠质量差,常常失眠或早醒。
2.社会交往退缩:除了偶尔与几位老同事通电话,张阿姨极少主动与人交往。社区组织的活动邀请她,她也多以“身体不适”或“懒得动”为由拒绝。
3.生活意义感缺失: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用了,对未来生活缺乏期待,甚至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消极想法。
4.健康管理隐患:虽然能自理,但对慢性病的管理不够积极,有时会忘记服药;饮食也较为简单,营养搭配不均衡。
问题评估与理论视角
(一)问题评估
通过与张阿姨的初步接触、多次访谈,并与社区网格员、其儿子进行沟通(在张阿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其问题进行如下评估:
*心理层面:丧偶后的哀伤反应尚未完全处理,叠加空巢状态,导致抑郁情绪和孤独感加剧,存在轻度抑郁倾向。
*社会层面:社会支持网络薄弱,主要依赖远在外地的儿子(情感支持有限),缺乏有效的邻里支持和朋辈群体互动。社会参与度极低,导致其社会角色进一步弱化。
*生理与健康行为层面:慢性疾病管理不佳,生活习惯单一,缺乏活力,这反过来又影响其情绪状态和社会参与的意愿。
*环境层面:居住楼层较高(无电梯),客观上限制了其出行,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二)理论视角
本案例的介入主要借鉴以下理论视角:
1.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ofAging):该理论认为,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能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延缓衰老进程。张阿姨的问题部分源于活动减少和社会隔离,因此,协助其重建活动、恢复社会参与是重要方向。
2.社会支持理论(SocialSupportTheory):强调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张阿姨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明显缺陷,需要帮助其构建和强化包括家庭、邻里、社区在内的多维支持系统。
3.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SystemsTheory):该理论将个体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网络中,个体的问题是系统中各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介入不仅要关注张阿姨个体,还要关注其家庭系统、社区系统乃至更大的社会系统对其影响,并尝试在各系统层面进行干预。
介入过程与专业方法运用
(一)建立专业关系,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
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初次接触张阿姨时,她表现得有些拘谨和被动。社工并未急于介入问题,而是以“拉家常”的方式,从张阿姨感兴趣的书法、过往的教学生涯等话题入手,耐心倾听,真诚回应。尊重张阿姨的感受,不评判她的消极想法,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经过数次探访,张阿姨逐渐对社工产生了信任,愿意敞开心扉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情绪疏导与认知调适
针对张阿姨的抑郁情绪和孤独感,社工运用了个案工作的技巧:
*倾听与同理:鼓励张阿姨表达丧偶的悲痛、对儿子的思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社工给予充分的倾听和情感回应,帮助她释放积压的负面情绪。
*认知重构:引导张阿姨认识到“老了就没用了”、“活着没意思”等想法是消极认知偏差。通过回顾她过去作为教师的贡献、培养儿子的不易,帮助她重新发现自身价值,看到生活中依然存在的积极因素。
*生命回顾:协助张阿姨回顾人生重要经历,肯定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其自我认同感。
(三)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与强化
*家庭支持:社工与张阿姨的儿子进行了电话沟通,向他反馈了张阿姨的近况和心理需求,建议他增加与母亲的沟通频率,不仅仅是电话,还可以通过视频聊天,分享生活点滴,让张阿姨感受到儿子的关心。同时,也鼓励儿子在条件允许时多回家探望。
*邻里互助:社工联系了社区网格员和热心邻居,希望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3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工作规范第4部分:面试考官.pdf VIP
- DB44_T 2749-2025 黄金奈李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 DB44_T 2744-2025 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导则.pdf VIP
- DB44_T 2745-2025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储存养护规范.pdf VIP
- DB44_T 2746-2025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健康管理指南.pdf VIP
- JJF(津) 154-2025 蠕动泵校准规范.pdf VIP
- JJF(津) 153-2025 便携式I-V曲线测试仪校准规范.pdf VIP
- JJF(冀) 5012-2025 隧道灭菌干燥机温度参数校准规范.pdf VIP
- JJF(冀) 3043-2025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校准规范.pdf VIP
- JJF(冀) 3039-2025 附温比重瓶校准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