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谏太宗十思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时:2课时

-课型:文言文精读课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浚、牧、壅、谬、豫”等重点实词,理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等关键句的含义;梳理文章“提出论点—分述‘十思’—总结好处”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范读、齐读、个人读)感知文章气势,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通过情境创设体会魏徵的讽谏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政治智慧,理解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培养辩证看待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十思”的具体内容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核心思想;分析文章的论证逻辑与讽谏艺术。

-难点:体会“十思”思想的当代价值;理解古代“疏”文体的功能与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韵律与气势,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探究法: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内涵,小组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情境法:结合唐太宗与魏徵的历史背景,创设“君臣对话”情境,理解讽谏的艺术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魏徵画像、唐太宗与魏徵历史故事、《贞观政要》相关记载、“十思”思维导图等。

-预习任务:查阅魏徵生平,了解“贞观之治”背景,疏通文意,标记疑难字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一)导入:历史对话,激发兴趣(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唐太宗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提问:“唐太宗的‘人镜’是谁?”(学生回答:魏徵)

-背景链接:魏徵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一生向太宗进谏200多次,即便太宗震怒也直言不讳。《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在贞观十一年(637年)所上,当时太宗逐渐骄奢,魏徵以此文劝谏。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千古第一疏”,感受古代士人的政治智慧。

(二)作者与文体简介(8分钟)

1.作者魏徵:

-生平:魏徵(580-643),字玄成,唐代政治家、史学家。少时孤贫,出家为道士,后参加瓦岗军,唐初归顺李世民,官至秘书监、侍中,封郑国公。

-特点:以“直言敢谏”著称,太宗评价其“贞观以来,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公亦有多矣”。

2.文体“疏”:

-定义:“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疏”“奏议”,特点是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语言恳切。

-功能:主要用于劝谏、弹劾、建议等,要求“理直辞婉”,既要阐明道理,又要顾及君主颜面。

(三)诵读感知,疏通文意(22分钟)

1.诵读正音:

-教师范读(配古乐),学生标注生字词(如浚、壅、谬、殷、戒等)。

-学生齐读,注意骈句的节奏(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段落大意,标记疑难字句。

-教师点拨:重点讲解以下词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长,使……长;固,使……牢固(使动用法)。

-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泉源,比喻国家的根本。

-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神器,帝位;域中,天地之间(《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元首,帝王;景命,大命(上天赋予的使命)。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终,能够坚持到底;盖,大概。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四)梳理结构,把握论点(10分钟)

-提问:文章围绕什么中心论点展开?请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结构梳理:

-第一段(提出论点):以“木长”“流远”比喻,引出“治国需积德义”的中心论点,批评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第二段(分析危害):从“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入手,分析帝王不能克终的危害(“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第三段(具体建议):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阐述实行“十思”的

文档评论(0)

Edison·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