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慢性呼吸衰竭综合护理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氧疗管理与呼吸支持
01
基础评估与监测
03
人工气道综合护理
04
排痰与肺部康复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06
营养与健康教育
基础评估与监测
01
轻度呼吸衰竭
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为60-79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轻度升高(45-50mmHg)。患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轻微发绀,但意识清醒,日常活动受限不明显。
中度呼吸衰竭
PaO₂降至40-59mmHg,PaCO₂显著升高(50-70mmHg)。患者静息时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可能伴有嗜睡或烦躁,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重度呼吸衰竭
PaO₂低于40mmHg,PaCO₂超过70mmHg。患者呈昏迷或半昏迷状态,呼吸浅慢或节律异常,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需紧急机械通气支持。
呼吸衰竭症状分级标准
需每4-6小时监测一次,评估氧合状态。PaO₂/FiO₂300提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调整氧疗策略。
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要点
PaO₂与氧合指数(PaO₂/FiO₂)
监测PaCO₂变化趋势及pH值,判断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情况。若pH7.25且PaCO₂持续升高,提示需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干预。
PaCO₂与pH值
高碳酸血症可导致血钾升高,而缺氧可能引发乳酸酸中毒,需同步监测以指导纠正代谢紊乱。
电解质与乳酸水平
影像学检查结果解读
胸部X线
重点观察肺纹理增粗、肺气肿、肺不张或渗出性病变。如出现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需警惕间质性肺病或ARDS。
胸部CT
高分辨率CT可识别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微小肺栓塞。动态CT对比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
床旁肺部超声可快速评估肺水肿、胸腔积液及气胸,指导穿刺引流或呼吸机参数调整。
氧疗管理与呼吸支持
02
氧疗装置选择与参数设定
储氧面罩与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
储氧面罩FiO₂可稳定至60%-90%,适用于急性低氧血症;HFNC通过加温湿化提供精确氧浓度(21%-100%),同时产生低水平PEEP改善肺泡复张。
氧疗参数动态调整
初始目标SpO₂为88%-92%(COPD患者)或94%-98%(非COPD患者),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流量与浓度,避免氧中毒或低氧加重。
鼻导管与简易面罩适用场景
鼻导管适用于低流量氧疗(1-6L/min),FiO₂可达24%-44%;简易面罩适用于中流量氧疗(5-10L/min),FiO₂可达40%-60%,需注意二氧化碳潴留风险。
03
02
01
适应症与禁忌症评估
优先选用硅胶材质全脸面罩或鼻罩,调整头带避免漏气但不过紧,压力初始设置为EPAP4-6cmH₂O、IPAP10-12cmH₂O,逐步上调至目标潮气量。
面罩选择与佩戴技巧
人机同步性监测
通过波形监测识别触发延迟或无效触发,调整上升时间、吸气触发灵敏度,必要时联合镇静剂减少呼吸肌耗氧。
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如COPD急性加重、心源性肺水肿),禁用于意识障碍、气道分泌物过多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无创通气操作规范
有创通气撤机评估流程
撤机前筛查标准
原发病控制、PEEP≤8cmH₂O、FiO₂≤40%、pH≥7.25、自主呼吸试验(SBT)耐受30分钟(如T管试验或低水平PSV)。
多模态撤机预测指标
包括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最大吸气压(MIP>-30cmH₂O)、膈肌超声评估(增厚分数≥30%)。
阶梯式撤机策略
逐步降低压力支持水平(每日递减2-4cmH₂O),过渡至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联合早期活动与营养支持减少ICU获得性肌无力。
人工气道综合护理
03
气管插管固定与清洁规范
固定方法标准化
采用专用固定带或胶布固定气管插管,避免移位或滑脱,每班检查固定松紧度,确保插管位置在门齿或鼻孔的刻度标记稳定。
口腔清洁流程
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重点清除插管周围分泌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皮肤保护措施
在插管接触部位(如口唇、鼻翼)涂抹水胶体敷料,减少压力性损伤,定期评估皮肤完整性并记录。
压力监测频率
每日进行最小漏气技术(MLT)测试,在吸气末释放少量气体,确保气囊压力既能密封气道又不压迫气管壁。
漏气试验操作
异常处理流程
若压力持续异常,需排查气囊漏气或破裂,及时更换插管并记录事件原因及处理措施。
每4小时使用气囊压力表检测一次,维持压力25-30cmH₂O,避免过高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或过低引起误吸。
气囊压力监测与调整
湿化器选择与参数设置
使用主动湿化器(如加热湿交换器),温度设定为34-37℃,相对湿度达100%,防止气道干燥及痰痂形成。
湿化液配置规范
采用无菌蒸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