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核心解读.docxVIP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核心解读.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核心解读

一、疾病概述与流行病学更新

(一)核心定义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IntermittentPorphyria,AIP)是因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MBS)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肝性卟啉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受阻,δ-氨基-γ-酮戊酸(δ-ALA)、卟胆原(PBG)等毒性前体物质在肝脏蓄积并扩散至全身,主要损伤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属于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收录疾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

2024版共识首次明确我国AIP流行病学数据:患病率约1/10万-1/5万,较欧洲报道(1/75000)更高,且存在明显地域聚集性(华北、华东地区病例占比超60%)。值得关注的是,约90%的HMBS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不发病,仅10%因诱因触发急性发作,这为遗传咨询与筛查提供了关键依据。

二、诊断流程:从疑似识别到确诊的三级排查体系

2024版共识建立“临床预警-生化筛查-基因确诊”三级诊断流程,强调“早识别、早干预”以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一)一级预警:基于临床特征的疑似判断

急性发作期典型表现可概括为“三联征”,具备以下任意2项需高度警惕:

消化系统症状:突发弥漫性剧烈腹痛(发生率92%),伴顽固性便秘(78%)、恶心呕吐(65%),腹痛无明确定位,解痉药无效且不伴腹膜刺激征;

神经精神症状:

周围神经病变:肢体近端肌无力(先上肢后下肢)、感觉异常(麻木、烧灼感),严重者进展为呼吸肌麻痹;

中枢神经受累: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精神症状:焦虑、谵妄、幻觉(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自主神经紊乱: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出汗增多,且与基础疾病无关。

(二)二级筛查:生化指标快速验证

检测项目

发作期特征

检测注意事项

尿PBG定性

新鲜尿液日晒后呈棕红色(PBG转化为卟啉),Hoesch试验阳性

需排除尿路感染、血尿干扰,发作间期可阴性

尿PBG定量

>10μmol/24h(正常<2μmol/24h),通常升高10-100倍

发作后48小时内检测敏感性最高

尿δ-ALA定量

同步升高(>50μmol/24h),与PBG比值<2

可作为PBG检测阴性时的补充指标

血浆荧光检测

无特征性荧光峰(区别于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

用于快速鉴别卟啉病亚型

(三)三级确诊:基因检测金标准

检测指征:生化筛查阳性者、有家族史的无症状携带者、不明原因神经病变患者;

核心靶点:HMBS基因(11q23.3),2024版共识新增12种中国人群热点突变位点(如c.659_660delAG、p.Arg173Trp),突变检出率提升至94%;

技术推荐:优先采用二代测序(NGS),疑似者需同步检测父母双方基因以明确遗传来源。

(四)鉴别诊断要点

需重点与以下疾病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鉴别疾病

关键鉴别点

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

有明确腹膜刺激征,血白细胞升高,尿PBG阴性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神经电生理呈脱髓鞘改变

铅中毒

有铅接触史,血铅>2.9μmol/L,尿δ-ALA升高但PBG正常

精神分裂症

无腹痛、肌无力等躯体症状,尿生化指标正常

三、治疗策略:发作期抢救与缓解期预防的双重管理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48小时内控制症状)

基础治疗:

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光照、情绪激动等诱因;

高糖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300g)或静脉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10-15mg/kg/h),抑制ALA合成酶活性以减少毒性前体生成。

特异性治疗:

血红素制剂:2024版共识明确为一线用药,推荐精氨酸血红素(3mg/kg,每日1次静脉输注,连续4天),较传统羟高铁血红素安全性更高,可使70%患者48小时内腹痛缓解;

对症支持:

腹痛:首选阿片类药物(吗啡0.1-0.2mg/kg),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神经病变:早期使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B1100mg/d、B121mg/d);

低钠血症:限制液体摄入(<1500ml/d),避免盲目补钠(易诱发脑水肿)。

(二)缓解期长期管理(目标:降低发作频率>50%)

诱因规避清单(2024版共识新增10类高危因素):

药物:避孕药、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部分抗生素(头孢类、磺胺类);

生活方式:饮酒、熬夜、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疾病状态:感染、手术、妊娠(产后1个月内发作风险升高3倍)。

预防性治疗:

定期输注精氨酸血红素(每2-4周1次),适用于每年发作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