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胸部创伤处理急救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实施基础生命支持
01
现场安全与初步评估
03
实施伤口处置
04
特殊伤情处理
05
呼吸功能维护
06
转运前准备
现场安全与初步评估
01
确保环境安全
急救人员需优先评估现场是否存在坍塌、火灾、电击或交通危险等潜在威胁,确保施救过程中患者与自身安全。
排除二次伤害风险
若环境存在持续危险(如气体泄漏、高空坠物),应在确保患者脊柱稳定的前提下,将其移至通风、开阔的安全地带。
转移至安全区域
接触患者前需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避免血液或体液暴露导致的交叉感染。
个人防护措施
快速识别威胁生命体征
通过“看、听、感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骤停、气胸或血胸导致的呼吸窘迫,同时检查颈动脉搏动以评估循环功能。
观察呼吸与循环状态
关注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警惕失血性休克或心包填塞等致命并发症。
识别休克征象
观察是否存在连枷胸、不对称呼吸或皮下气肿,提示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等需紧急干预的损伤。
评估胸廓运动异常
检查意识与气道通畅性
开放气道手法
对无意识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解除舌后坠,清除口腔内血液、呕吐物等异物以保持气道通畅。
辅助通气需求判断
若患者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需立即准备球囊面罩通气或高级气道支持设备,避免缺氧性脑损伤。
采用AVPU量表评估意识
通过“警觉(Alert)、语言反应(Verbal)、疼痛反应(Pain)、无反应(Unresponsive)”分级快速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实施基础生命支持
02
头后仰-抬下颌法
双手拇指置于患者下颌角,其余四指固定头部,仅通过前推下颌骨开放气道,适用于疑似颈椎损伤患者,避免颈部过度伸展。
推举下颌法
清除异物操作
若气道被血块、呕吐物阻塞,需使用吸引器或手指缠纱布快速清除,注意避免将异物推向更深部位。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下压,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下颌骨,确保舌根不阻塞气道,适用于无颈椎损伤的昏迷患者。
维持气道开放技术
辅助供氧操作规范
鼻导管给氧
球囊-面罩通气
储氧面罩使用
适用于轻度缺氧患者,氧流量设置为1-5L/min,湿化瓶需保持1/3-1/2水位,避免干燥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
针对中重度缺氧,选择非再呼吸面罩,氧流量需≥10L/min以确保储气囊充盈,呼气阀需检查是否完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
单人操作时采用“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球囊(每次500-600ml),双人操作时一人双手固定面罩,另一人规律挤压球囊,频率为10-12次/分钟。
循环功能紧急维护
胸外按压标准
按压位置为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至10秒。
抗休克体位
抬高下肢30-45度,增加回心血量,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同时覆盖保温毯维持核心体温,避免低体温加重休克。
止血带应用
对四肢大出血使用宽幅止血带,绑扎于伤口近心端5-7cm处,记录绑扎时间,每隔1小时松解1-2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实施伤口处置
03
开放性伤口封闭原则
无菌敷料覆盖优先
立即使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覆盖伤口,避免污染物进入胸腔,降低感染风险。若条件有限,可用保鲜膜临时封闭伤口,保持密封性。
三边固定法
敷料覆盖后仅封闭伤口三侧,保留一侧开放以便气体排出,防止张力性气胸形成。需动态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及时调整封闭方式。
避免加压过紧
封闭时压力需适度,避免压迫肋间血管或影响胸廓运动,导致循环障碍或呼吸受限。
张力性气胸减压指征
针头穿刺技术
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为穿刺点,使用粗针头垂直刺入胸腔,听到气体逸出声即停止进针,保留针头至专业引流设备就位。
03
查体发现气管向健侧偏移,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结合低血压表现,需紧急穿刺减压。
02
气管偏移与叩诊鼓音
进行性呼吸困难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发绀、颈静脉怒张等表现,且症状持续加重,提示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需立即减压。
01
出血控制加压包扎法
多层敷料叠加加压
先用无菌纱布填塞伤口深部,再覆盖厚敷料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缠绕,压力需均匀分布以避免局部缺血。
特殊伤情处理
04
采用半卧位减轻胸壁矛盾运动,联合阿片类药物或肋间神经阻滞镇痛,降低呼吸功耗。需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避免过度镇静导致呼吸抑制。
连枷胸固定技术要点
体位固定与镇痛管理
对出现呼吸衰竭(PaO260mmHg或PaCO250mmHg)者实施小潮气量(6-8ml/kg)保护性通气,PEEP设定在5-10cmH2O以维持肺泡复张,同时警惕气压伤风险。
机械通气指征
对浮动胸壁段采用肋骨夹板或弹性胸带加压包扎,固定范围需覆盖损伤区域上下各2根肋骨,每24小时松解评估皮肤受压情况,防止缺血性坏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