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幸福的哲学追问:从概念辨析到认知纠偏演讲人
幸福的哲学追问:从概念辨析到认知纠偏01高中生如何践行正确幸福观: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路径02正确幸福观的核心要素:从理论到实践的三重维度03课程总结:幸福是一场终身的精神修行04目录
2025高中哲学导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课件
课程导入:当幸福成为需要学习的课题
作为一名从事中学哲学教育十余年的教师,我常听到学生们在课间讨论:考到年级前十就幸福了拿到新手机那刻最幸福要是不用写作业该多幸福。去年做的《高中生幸福认知调查》显示,68%的学生将满足即时需求与幸福直接关联,23%认为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仅9%提到幸福与自我成长相关。这些数据让我深思:当物质条件日益丰裕,幸福为何反而成了需要刻意追寻的课题?今天,我们就从哲学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01幸福的哲学追问:从概念辨析到认知纠偏
1幸福的本质:超越快感的精神跃升哲学史上对幸福的探讨,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亚里士多德则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明确: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里的关键在于区分两个核心概念:快感(Pleasure)与幸福(Happiness)。
快感是感官或欲望被满足时的即时体验,具有三个特征:①短暂性(如吃美食的满足感仅持续数分钟);②外源性(依赖外部刺激);③递减性(重复刺激会降低满足度)。我曾观察过一个学生:他因考试进步获得新游戏主机,前三天废寝忘食,但一周后就抱怨没新意,这正是快感递减的典型表现。
1幸福的本质:超越快感的精神跃升幸福则是基于价值实现的持续满足,具有三个维度:①内在性(源于自我认同的成长);②累积性(随实践深化而增强);③超越性(指向更广阔的生命意义)。去年我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为留守儿童开设暑期课堂,结束时收到孩子们画的感谢卡,很多学生说这种开心比拿奖状更长久,这就是幸福的超越性体现。
2常见幸福观的误区辨析当代社会存在三种典型的幸福认知偏差,需要我们逐一澄清:
2常见幸福观的误区辨析物质主义幸福观:拥有即幸福这种观点认为物质财富的积累直接等同于幸福。但2023年《全球幸福报告》显示,人均GDP前10的国家中,仅4个进入幸福指数前10;我国国民幸福感调查也发现,月收入超过2万元后,收入增长与幸福感提升的相关性降至0.12(满值为1)。我有位学生家长是企业高管,孩子却哭着说:爸爸总说赚够钱就陪我,但他的够永远没尽头。这说明:物质是幸福的基础,但把物质作为唯一目标,反而会让幸福变得遥不可及。
2常见幸福观的误区辨析功利主义幸福观:结果即幸福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好大学就幸福了找到好工作就幸福了,将幸福视为某个目标达成的终点。但哲学上的功利主义(以边沁、密尔为代表)早已修正这一认知——密尔在《功利主义》中强调:幸福是一种整体生活状态,而非单一结果。就像登山者,如果只盯着山顶,会错过沿途的云海、松涛;真正的幸福,恰恰藏在向上攀登的每一步里。我带学生参加辩论赛时,有位曾因输比赛而沮丧的学生后来反思:准备过程中学会的逻辑思维,比奖杯更让我受益。这正是对过程即幸福的生动诠释。
2常见幸福观的误区辨析虚无主义幸福观:一切皆无意义受网络躺平摆烂文化影响,少数学生认为努力也没用,幸福不存在。但存在主义哲学(如萨特、加缪)告诉我们:幸福的意义恰恰需要通过主动选择与实践来创造。去年班上有位成绩落后的学生,因坚持每天帮同学讲解数学题,不仅自己成绩提升,还被选为班级互助之星。他在日记中写道:原来幸福不是等来的,是我自己做出来的。这印证了马克思的论断:幸福是实践的产物,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
02正确幸福观的核心要素:从理论到实践的三重维度
1幸福的内在性:精神世界的丰盈比外在满足更持久中国哲学中的孔颜之乐为我们提供了经典范例。《论语雍也》记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之乐并非源于物质,而是对仁的追求与实践。当代心理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提出PERMA幸福模型(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其中意义维度对幸福感的贡献度高达41%,远高于积极情绪的19%。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记录精神幸福清单:读一本触动心灵的书、完成一次有创意的作业、帮同学解决一个难题......有位学生在清单里写:给奶奶读她年轻时的日记,她笑着掉眼泪,那一刻我觉得心里特别满。这种由精神联结产生的幸福,往往比物质满足更深刻、更持久。
2幸福的实践性:奋斗过程比终点更珍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幸福的源泉。这一论断在当代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我校校园农场项目中,学生们从翻土、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劳动。最初有人抱怨又脏又累,但当他们捧着自己种的番茄分给老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