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曾侯乙编钟
清商乐
减字谱
学堂乐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简述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及音乐功能。
列举盛唐时期的主要音乐机构,并说明其职能差异。
简述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主要声腔及其代表剧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论述古琴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代表作品的艺术特征。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脉络及时代特征。
中国音乐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战国时期青铜乐器,由65件钟组成,分三层悬挂于钟架。音域跨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全,可旋宫转调,音色优美,铭文记载了丰富的乐律理论,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与音乐艺术的巅峰之作,印证了先秦乐律学的高度成就。
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音乐,由中原传统音乐与南方吴、楚等地民歌融合而成,又称“清商曲”“吴声西曲”。题材多为爱情生活,曲调清新自然,伴奏乐器以丝竹为主(如琵琶、箜篌、笛、笙等),代表作品有《子夜歌》《西洲曲》,是连接汉魏乐府与隋唐燕乐的重要音乐形式。
减字谱:中国古琴专用记谱法,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基础上简化创制。将古琴演奏的指法、音位等信息用汉字减笔组合成符号,既保留了演奏核心要素,又大幅简化了记谱篇幅,使古琴曲得以长期传承,现存最早的减字谱作品是《碣石调?幽兰》。
学堂乐歌: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所传唱的歌曲,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多采用外国曲调填配中文歌词,内容涵盖爱国图强、启蒙教育、生活伦理等,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代表作品《送别》《黄河》《体操—兵操》,推动了音乐教育的普及和西方音乐元素在中国的传播。
二、简答题
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及音乐功能:
核心内容:以“礼”规范社会等级秩序,以“乐”配合礼仪活动,形成“礼主乐辅”的制度体系。不同等级的贵族在祭祀、朝聘、宴饮、丧葬等场合,所用音乐的规模、乐器种类、乐舞人数均有严格规定(如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
音乐功能:①政治功能:维护等级制度,强化宗法观念,巩固统治秩序;②教化功能:通过平和典雅的音乐陶冶情操,引导民众向善;③礼仪功能:配合各类典礼仪式,营造庄重和谐的氛围。
盛唐时期的主要音乐机构及职能差异:
①太乐署:隶属于太常寺,主要负责宫廷祭祀、朝会等礼仪性音乐的排练与演出,兼管音乐教育,培养乐工,要求乐工需经过严格考核(如“十年不成,则罢归”);
②鼓吹署:同样隶属于太常寺,专管宫廷仪仗、军旅、宴游等场合的鼓吹乐(以打击乐、吹奏乐为主),也负责民间祭祀活动的音乐事务;
③教坊:直接隶属于宫廷,由皇帝管辖,专注于宫廷宴饮、娱乐等俗乐的创作与演出,风格华丽多样,乐工技艺精湛,是盛唐俗乐的核心机构;
④梨园:由唐玄宗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以演奏“法曲”为主,乐工多为精选的优秀人才,唐玄宗亲自参与排练,兼具表演与教学功能,是当时最高水平的音乐表演团体。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主要声腔及其代表剧种:
①昆山腔:又称“昆曲”,源于江苏昆山,经魏良辅改革后,曲调细腻婉转,唱腔优美典雅,伴奏以笛为主,代表剧种为昆曲,代表作品《牡丹亭》《长生殿》;
②弋阳腔:源于江西弋阳,曲调粗犷豪放,节奏明快,采用“一唱众和”的形式,伴奏简单(以打击乐为主),传播广泛,衍生出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的部分唱腔);
③梆子腔:源于陕西、山西一带,因用梆子击节得名,曲调高亢激越,节奏鲜明,代表剧种有秦腔、豫剧、晋剧、河北梆子等;
④皮黄腔:由西皮腔和二黄腔融合而成,曲调刚柔并济,表现力丰富,代表剧种为京剧(形成于清代中期),代表作品《霸王别姬》《四郎探母》。
三、论述题
古琴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代表作品的艺术特征:
地位:①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被誉为“圣人之器”,贯穿夏商周至明清的音乐发展史,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②古琴音乐与哲学(道家“天人合一”)、文学(诗词咏唱)、绘画等艺术深度融合,成为文人修身养性、表达情志的重要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琴道”文化;③古琴乐律学、演奏技法、记谱法(减字谱)的发展,为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现存大量古琴曲谱是研究古代音乐的珍贵文献。
代表作品艺术特征:①《梅花三弄》:以梅花傲雪凌霜的品格为主题,通过泛音、按音、散音的交替运用,旋律清新流畅,三次重复主旋律(“三弄”),层次分明,意境高洁;②《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大型古琴曲,题材取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曲调激昂慷慨,节奏跌宕起伏,运用了大量快速指法和强烈的音色对比,展现了刚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