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

1

制药工艺验证是实施药品GMP的重要基础,也是制药企业贯彻采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特別是近些年来,我国制药行业快速发展,各种制药相关法规、指南相继发布,国内的

验证标准逐渐和国际接轨,呈现趋同化。为了提高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水平,满足《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强调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

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需求,本书编者团队基于多

年从事验证工作的丰富经验,为帮助普通高等院校和国内制药企业快速而高效地培养一批验证工

程技术人员,秉承“推动行业进步”的发展使命,依据中国、欧盟、WHO和美国等国家和组织

的GMP和监管要求,参考ICH、ISO、ISPE、PIC/S等有关实践指南,基于以下重要原则编写本

书:

•强调“生命周期”概念;

•强调“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byDesign,QbD);

•强调对产品和工艺需求的理解;

•强调产品保护;

•强调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QualityAttribute,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Process

Parameter,CPP)的重要性;

•采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

•综合国际现行GMP法规对确认与验证的要求;

•包含良好工程管理规范(GoodEngineeringPractice,GEP)概念;

•贯穿全书的最新验证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涉及制药行业中原料药、固体制剂、无菌制剂、生物制剂和中药生产的工艺设备、

公设施、辅助设备、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工作;同吋涵盖了风险管理、实验室系统、数据可靠

性、清洁验证及工艺验证等国内制药行业重点关注的主题。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以验证对象

特性和验证原理作为起始,将前沿的验证理念与具体的验证实践相结合,归纳总结为以下7章内

容:验证概述;设备/设施/系统确认与验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与数据可靠性;QC实验室确认

与验证;工艺程序验证;制药工艺验证;制药工艺验证支持活动。为在当今GMP法规环境要求

下基于先进的风险评估理念进行确认与验证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在内容方面,

体现了不同验证对象的验证原理,解决了验证活动中“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关

于验证原理的任何描述均是对验证活动的必要铺垫和补充。在章节安排方面,不同章节间可能有

重复的内容,这种重复是必要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验证活动。在术语和缩略语方面,本书编者

尽可能采了国际通行的确认与验证术语和缩略语,由于翻译或引国外法规指南和著作的局限

性,以及目前国内制药行业术语应的普遍性,在描述专业性上可能存在差异,请各位读者及同

行批评指正。

2

本书由资深GMP专家、制药业内同行和高等院校老师共同编写,由马义岭、郭永学担任主

编,王云宝、孙聪聪担任副主编。全书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焦玉秀、佟丽、孙聪聪、

宋新星、杨娟、任志会共同编写;第2章由袁泽琪、吕宗敏、赵红霞、石天鹏、李贵香、于恒宾、

于红想、雷杰、周备共同编写;第3章由郭明刚、王良、尹子彬共同编写;第4章由刘世博、方

建茹、郑树朝共同编写;第5章由陈永波、殷丽杰、钟守炜、甄兴航、李基、赵原、于红想共同

编写;第6章由殷丽杰、赵洪军、王勇、孙聪聪、张帆共同编写;第7章由王勇、葛丹、郭明刚、

于红想、焦玉秀、周玮、王世华、叶振亚、杨海泉、郑树朝共同编写;参与审稿的人员有:承强、

罗文华、马仕洪、庞红宁、王焱、徐菲、喻长远、于庆华、臧恒昌、张功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