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代表在全县庆祝-“三八”-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VIP

妇女代表在全县庆祝-“三八”-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妇女代表在全县庆祝-“三八”-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姐妹们、同志们:

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情特别激动。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又温暖的面孔,有扎根乡村二十多年的“田埂上的女支书”,有把车间变成“妇女学堂”的创业带头人,有每天最早到学校给留守儿童梳小辫的“老师妈妈”,还有刚刚被表彰的“最美家庭”代表……我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在养老院遇到的王阿姨,她拉着我的手说:“闺女,现在的女人啊,活成了‘千面战士’——能扛锄头能敲键盘,能教孩子能管村事,连我们老太太都跟着你们学智能手机!”这朴素的话,恰恰道尽了我们这一代女性最鲜活的模样:在时代的浪潮里,我们既是追光者,也是发光体。

记得2015年我刚当选村妇联主席时,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话题总绕不开“地里的庄稼长得咋样”“娃的学费还差多少”。有次开妇女会,来了不到十个人,剩下的要么说“家里猪还没喂”,要么说“公婆嫌我出门”。我蹲在村部院子里抹眼泪,村支书拍着我肩膀说:“别急,你得让大家看见,妇女能顶的不止‘半边天’,是‘一片天’。”后来我们带着姐妹们种高山蔬菜,刚开始没人敢试,我和村主任带头流转了5亩地,白天跟着农技员学打枝、测土,晚上挨家挨户算收益账。那年秋天,第一批番茄拉到县城卖了1.2万元,分到钱的张大姐攥着钞票说:“我活了40年,头回自己挣这么多钱!”现在,我们村的妇女合作社有126名成员,种了200多亩高山蔬菜,还注册了“云岭红”商标,去年销售额突破200万。更让我骄傲的是,现在开妇女会,连嫁出去的姑娘都坐着大巴车回来参加,大家讨论的是“能不能搞直播卖菜”“娃娃的暑期托管班咋安排”——我们的视野,早就从灶台前的方寸之地,望向了更辽阔的远方。

这些年,我走村串户,见过太多平凡却闪耀的“她力量”。在河西镇,58岁的周大姐原本是家庭主妇,丈夫去世后,她带着村里30多个留守妇女学做竹编,从编菜篮到编工艺品,现在她们的“竹韵”合作社成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最小的学徒19岁,最大的72岁;在县医院急诊科,“85后”护士小李连续三年除夕值班,她说“看见病人家属眼里的光,比回家吃团圆饭更暖”;还有我们县的“巾帼护河队”,300多名妇女每天沿着洛河巡查,捡垃圾、劝止污染,去年还牵头种了2000株护岸柳,现在河岸成了网红打卡点……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珍贵的生命力——我们用双手创造价值,用温柔传递温度,用坚持改写命运。

今天受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巾帼建功标兵”,就是这些故事的最佳注脚。我特别想说说和我结对的赵老师。她在最偏远的石崖小学教了32年书,学校只有1间教室、3个年级、7个学生。去年冬天,她为了给孩子们买取暖的煤,骑电动车摔进沟里,腿打了三个月石膏。可等腿刚能下地,她又柱着拐杖去上课。有人问她图啥,她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是村小的王老师把我从猪草堆里拉出来读书,她说‘女娃的命,不该拴在锅台边’。现在我是老师,得把这句话传给更多女娃。”现在,她教过的200多个学生里,有12个成了老师,8个考上了大学——其中6个是女孩。这就是女性之间最动人的传承:我们不仅自己要走出大山,还要弯下腰,成为后来者的阶梯。

姐妹们,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女性的成长,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县妇联办的“巾帼课堂”,让我们学电商、学法律、学育儿;“妈妈加油站”里,心理咨询师教我们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春蕾计划”资助了237名困境女童,现在她们里有的成了护士,有的当了老师;还有“巾帼调解队”,去年化解家庭矛盾189起,让“床头吵架床尾和”有了更温暖的解法。记得去年我参加“乡村女能人”培训,老师说:“真正的妇女工作,是让每个女性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发光。”这句话我记到现在——我们不需要活成同一个模板,当教师的可以把知识种进孩子心里,当工人的可以把匠心铸进产品里,当农人的可以把汗水凝成丰收的果,当主妇的可以把家变成温暖的港。

站在今天的会场,我更想和姐妹们说说“未来”。有人说,现在的女性压力大:要顾家要工作,要当“好妈妈”要当“好员工”。可我觉得,压力里藏着机会——正因为我们被需要,所以我们有力量;正因为我们要平衡,所以我们更智慧。我想对年轻的妹妹们说:别怕选择,去读书、去闯世界、去试错,你有多勇敢,世界就有多开阔;我想对中年的姐妹们说:别困在“角色”里,你首先是你自己,爱家庭也要爱自己,留一点时间学新东西、交新朋友;我想对年长的阿姨们说:别觉得“老了没用”,你们的经验是最珍贵的财富,带孙辈可以教他传统礼仪,跳广场舞可以带出健康队伍,你们活成什么样子,就是给下一代最好的榜样。

最后,我想借用去年参加省妇女代表大会时听到的一句话:“妇女的事业,是温暖的事业;妇女的进步,是全人类的进步。”今天,我们站在“三八”的节点上,不是为了强调“特殊”,而是为了确认“平等”——我们和所有男性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