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故乡老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据《XX县志·水利篇》记载,故乡老井开凿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其最初功能是:
A.灌溉村南百亩稻田
B.供全村300余户日常饮用
C.作为宗族祭祀取水点
D.配合附近砖窑冷却用
答案:B
解析:县志原文载“井深九丈二尺,石砌井壁,初为解旱年人畜饮水之困,凿成后日供三百户汲取”,结合清代农村水利设施功能,日常饮用为核心用途。
2.老井井栏为整块青石雕凿,外侧刻有“壬子年夏里正王长庚督造”字样。经考证,此处“壬子年”对应公元:
A.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
B.1852年(咸丰二年)
C.1912年(民国元年)
D.1972年(尼克松访华年)
答案:A
解析:老井开凿于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井栏补刻时间应在开凿后不久。乾隆朝共60年(1736-1795),壬子年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符合清代地方工程后续修缮记录习惯。
3.20世纪80年代,老井旁曾设立“村头小站”,其主要功能是:
A.卖茶水供路人歇脚
B.存放集体农具
C.安装第一台公共电话
D.作为红白事临时厨房
答案:C
解析:据78岁村民王桂英回忆:“83年县里给装了电话,就在井边的破砖房里,全村人都去听响儿,那时候打长途要摇把子,线路还老串到邻村。”此为农村通信现代化初期的典型场景。
4.老井井水常年保持14℃,水质清冽,经检测含偏硅酸、锶等微量元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井深达地下承压水层
B.周围土壤含火山岩碎屑
C.井壁石材天然过滤
D.上游山泉渗透补给
答案:D
解析:地质勘探报告显示,老井位于村东缓坡地带,地下水流向与村后鹰嘴山泉水系连通,泉水经石灰岩层自然过滤后渗入井内,故水温稳定、矿物质丰富。
5.2015年,村委会在老井旁立碑,碑文首句为“古井者,乡脉也”。此处“乡脉”最贴切的解释是:
A.村庄地理脉络的中心
B.维系村民情感的纽带
C.传统水利技术的活态遗存
D.地下水资源的监测节点
答案:B
解析:立碑发起人、退休教师张宏志在《建碑记》中写道:“吾村七代人饮此水,娶亲担水、满月试饮、离乡装瓶,井中映的是三代人的脸,存的是百年的话。”强调情感联结功能。
6.老井井沿内侧有23道深约3厘米的凹槽,形成原因是:
A.长期用铁桶提水磨损
B.孩童玩耍刻划
C.冬季结冰膨胀开裂
D.地震导致的结构损伤
答案:A
解析:村民使用的老式铁桶(俗称“井拔子”)提梁为铁制,提水时桶身摆动,铁梁与井沿摩擦,经百余年累积形成凹槽。现存最老的凹槽可追溯至1905年(据桶匠传人记录)。
7.2020年,老井被列入“XX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其核心价值在于:
A.完整保存清代石砌井技术
B.见证农村饮水方式变迁
C.承载地域民俗文化记忆
D.具有优质地下水资源
答案:C
解析:文物认定文件明确:“该井为区域内保存最完整、使用时间最长的民间水井,关联娶亲‘担清水’、除夕‘封井’、清明‘祭井’等12项民俗活动,是活态的文化载体。”
8.近年来,老井周边出现“井文化节”,以下活动中最不符合传统内涵的是:
A.组织小学生用传统木桶提水比赛
B.展示历代取水工具(辘轳、井绳、水斗)
C.邀请网红直播“喝井水解压”
D.收集村民讲述与老井相关的往事
答案:C
解析:传统井文化强调实用性与仪式感,网红直播“喝井水解压”将井水功能娱乐化,偏离了其作为生活必需、情感寄托的本质,属于过度商业化。
9.老井所在的“井台”呈六边形,边长1.2米,外围用鹅卵石铺就。这一设计主要考虑:
A.风水上“六合同春”的寓意
B.方便多人同时取水不拥挤
C.防止雨水倒灌污染井水
D.与周围房屋布局协调
答案:B
解析:六边形每个边对应一个取水位置,可同时容纳6人操作(3人提水、3人等待),符合清代农村“晨暮取水高峰”的实际需求,避免因拥挤发生争执。
10.若要为老井设计保护标识,最能体现其文化特质的元素组合是:
A.井栏雕刻+老式铁桶+皂角树(井旁古树)
B.地质结构图+水质检测数据+年代刻痕
C.现代水龙头+消防栓+排水管道
D.卡通井神形象+彩虹色装饰+互动电子屏
答案:A
解析:井栏雕刻(工艺)、老式铁桶(工具)、皂角树(环境)共同构成“人-井-自然”的文化场景,能直观传递老井的历史延续性与生活关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压电工实操考试要点(最新).docx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新教材).pdf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ppt VIP
-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ppt VIP
-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01(浙江卷)(解析版).docx VIP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docx
- 2025室内设计规范.docx VIP
- JTGT L80-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pdf VIP
- 安徽芜湖市湾沚区国有资本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新版ISOIEC 270022022标准发布及关键变化点解读.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