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高中旅游地理之康养旅游资源课件.pptxVIP

2025 高中旅游地理之康养旅游资源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概念界定: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精准阐释

演讲人

01

1概念界定: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精准阐释

02

2分类框架:自然与人文的双维解析

03

1宏观格局:四大核心区的形成机制

04

2微观特色:小尺度区域的差异化表达

05

1开发的底层逻辑:人地协调的实践样本

06

2地理教育的价值维度:核心素养的具象落地

目录

2025高中旅游地理之康养旅游资源课件

引言:当“健康中国”遇见“诗与远方”——康养旅游的时代价值与教育使命

站在2023年的夏秋之交,我刚结束对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康养旅游资源调研。在苍山脚下的白族医馆里,老药工正用银罐熬制“三道茶”;洱海边的疗愈民宿中,游客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扎染;更让我触动的是,一群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在喜洲古镇的稻田边做着“自然疗愈笔记”。这场景让我想起去年带学生考察贵州肇兴侗寨时,孩子们举着PM2.5检测仪跑过风雨桥的身影——原来,康养旅游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地理课本里“人地协调”的具象表达,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山水间的生动实践。对于2025年的高中旅游地理教学而言,康养旅游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责任意识的最佳载体。

一、康养旅游资源的核心概念与分类体系:从“疗愈需求”到“地理要素”的逻辑解码

01

1概念界定: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精准阐释

1概念界定: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精准阐释

康养旅游资源是指“依托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具有疗愈、养生、康体功能的要素,能够满足游客健康促进需求的旅游吸引物系统”。这一定义需从三方面理解:

1

功能本质:区别于传统观光旅游,其核心是“健康效益”的供给,包括生理修复(如温泉理疗)、心理疗愈(如森林冥想)、文化滋养(如禅修体验);

2

地理属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自然地理(气候、水文、生物)与人文地理(医疗传统、民族文化、政策导向)要素影响;

3

动态特征:随着健康需求升级(如“银发经济”“Z世代疗愈热”),资源类型与利用方式持续迭代(如“智慧康养”“医养融合”)。

4

02

2分类框架:自然与人文的双维解析

2分类框架:自然与人文的双维解析

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及康养功能指向,可将资源分为两大主类、六大亚类(见表1-1):

|主类|亚类|典型资源示例|地理成因关联|

|-------------|---------------------|---------------------------------------|---------------------------------------|

|自然康养资源|气候康养|海南三亚冬季避寒、贵州六盘水夏季避暑|纬度、海拔、海陆位置决定的小气候特征|

||温泉/矿泉康养|广东从化温泉、吉林长白山聚龙温泉|地质构造(断裂带)、地下水循环系统|

2分类框架:自然与人文的双维解析

||森林/湿地康养|浙江丽水凤阳山(负氧离子浓度超8000个/cm³)、黑龙江扎龙湿地|植被覆盖率、湿地生态系统调节功能|

|人文康养资源|中医药康养|安徽亳州(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区|中药材种植传统、中医文化传承|

||民族医药康养|四川阿坝藏医药浴、云南德宏傣医药体验馆|少数民族生存环境适应形成的医药体系|

||禅修/运动康养|河南嵩山少林寺禅修、福建厦门环岛路骑行道|宗教文化空间、城市休闲设施规划|

2分类框架:自然与人文的双维解析

以我在福建三明考察的“森林康养基地”为例: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9.5℃,森林覆盖率达78.7%,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超3万个/cm³(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为1000-1500个/cm³)。当地依托毛竹林、红豆杉等优势植被,开发了森林瑜伽、自然教育、药食同源餐饮等项目——正是自然要素(气候、生物)与人文开发(功能设计)共同作用的典型。

二、中国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大尺度规律”到“小尺度特色”的地理透视

03

1宏观格局:四大核心区的形成机制

1宏观格局:四大核心区的形成机制

受自然禀赋与人文基础影响,我国康养资源呈现“三带四核心”的空间分布(见图2-1):

东南沿海气候康养带(北纬20-28):以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福建厦门为中心,依托冬季温暖(日均温18-25℃)、空气湿润的气候优势,主打“避寒+滨海疗愈”;

西南生态康养带(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云南大理(年均温15℃,PM2.5≤20μg/m³)、贵州毕节(夏季均温22℃)、四川攀西(“阳光花城”攀枝花),凭借低纬度高海拔的“天然空调”气候、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云南有6559种药用植物),发展“气候+生物+

文档评论(0)

zs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