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供应室操作流程
在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中,供应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核心枢纽。其核心职责在于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规范化的处理,从回收、清洗、消毒到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专业的严谨。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是确保供应室高效运转、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基石。
一、回收与分类:源头把控,防止交叉感染
回收工作是供应室流程的起点,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每日,回收人员需身着规范的防护装备,推专用封闭式回收车,按照预定路线前往各临床科室。与科室交接时,需仔细核对物品名称、数量,检查器械的完整性与污染程度,并双方签字确认。对于特殊感染(如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设有明显标识,并严格按照相关防护标准进行单独回收与处理,以杜绝交叉污染风险。
回收后的物品需立即运回供应室的去污区。在此,第一步是进行初步分类。应根据物品的材质、精密程度、污染状况及后续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将金属器械、玻璃器皿、橡胶制品等分开;将明显有血迹、分泌物等有机物污染的器械与相对清洁的器械初步区分;对于精密仪器,需格外小心,避免磕碰损坏。锐利器械如针头、刀片等,应先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刺伤。分类工作需在专用的分类台上进行,台面应光滑、耐腐蚀,并易于清洁消毒。
二、清洗与消毒:去污除垢,奠定无菌基础
清洗是灭菌前至关重要的环节,彻底的清洗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清洗流程通常遵循“先清洗,后消毒”或“清洗消毒一体化”的原则。
1.冲洗与预浸泡:对于有明显有机物污染的器械,应先用流动水进行初步冲洗,去除可见的污物。对于干涸的血迹或污渍,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酶清洁剂进行预浸泡,以软化污物,提高清洗效果。浸泡时间需根据说明书及污物干涸程度掌握。
2.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
*机械清洗:对于常规、耐温、耐湿的器械,应首选机械清洗,如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将分类好的器械装载入清洗篮筐,注意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可拆卸部分应拆开,确保水流能充分接触所有表面。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器的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程序(如清洗、漂洗、消毒、干燥等阶段)和参数(温度、时间、清洗剂浓度等)。
*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如腔镜器械、显微器械)、不耐热器械或机械清洗无法触及的部位。手工清洗时,操作人员需佩戴厚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水围裙等防护用品。操作应在专用清洗槽内进行,使用柔软的毛刷或专用清洁工具,在水面下进行刷洗,避免产生气溶胶。清洗顺序应从污染较轻部位到污染较重部位,避免交叉污染。
3.漂洗与终末漂洗:清洗后需进行充分漂洗,去除残留的清洗剂和污物。机械清洗中的漂洗程序会自动完成;手工清洗则需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对于要求较高的器械,必要时需进行终末漂洗,如使用纯化水或蒸馏水。
4.消毒与干燥:清洗后的器械需进行消毒处理,机械清洗消毒器通常包含热力消毒阶段。对于不能耐受热力消毒的物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方法,但需严格控制消毒时间、浓度及后续的冲洗,确保消毒剂残留符合标准。消毒后的器械必须进行彻底干燥,可采用烘干箱烘干、气枪吹干或专用干燥柜干燥,避免水分残留导致器械锈蚀或为微生物滋生提供条件。干燥后的器械应存放于清洁的容器或台面上,等待进入下一道工序。
三、检查与包装:精细核查,确保灭菌屏障
清洗消毒干燥后的器械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此区域为清洁区,操作人员需更换洁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必要时戴无菌手套。
1.精细检查:这是确保器械质量的关键一步。需对每一件器械进行仔细检查,观察其清洁度、有无残留污渍、锈迹、损坏、变形或功能障碍。例如,检查剪刀的锋利度、钳类器械的咬合是否紧密、锁扣是否牢固、穿刺针的针尖是否锐利无钩、腔镜器械的镜面是否清晰、通道是否通畅等。对于不合格的器械,应及时进行修复、除锈或报废处理。同时,需检查清洗后的器械是否干燥彻底。
2.装配与包装:
*装配:根据临床需求,将功能配套的器械组装成器械包。装配时,器械的轴节应处于关闭状态(除非包装材料允许其打开以利于灭菌因子穿透),可拆卸部分应组装到位。
*包装材料选择:包装材料需具备良好的屏障性能、灭菌因子穿透性、无菌状态维持性以及易于开启性。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灭菌包装带、硬质容器等。选择时需考虑灭菌方式、储存条件及有效期等因素。
*包装方法:包装应规范,确保灭菌因子能有效穿透,同时防止灭菌后再污染。对于使用包装纸或无纺布包装的器械包,采用“闭合式包装法”,注意松紧适度,留有一定的空间。包外应粘贴灭菌化学指示胶带,胶带中央应包含化学指示色块,以指示灭菌过程是否经过。包内根据需要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标识清晰:每个灭菌包外必须有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