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VIP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

教学目标

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一课时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

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

等。

作者介绍

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

懒惰(duò)停滞(zhì)大儒(rú)譬如(pì)

塾师(shú)腐草为萤(yíng)

结合“读读写写”和课文注释,识记理解重点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形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

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结合“读读写写”和课文注释,识记理解重点词语。

1、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表格。

中心论点

整体感知

学则须疑(1、2)

分论点一分论点二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3-5)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

本文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论证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结构自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个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论点,后一个分句

是第二部分的分论点。

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

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

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面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2、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

5、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6、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为了证明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

事实论据: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道理论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存在可疑之处却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还不能算是学

过了;治学就一定要善于提出疑问。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④“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

说明。

举例论证

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

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