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与《伤逝》的忏悔意识之比较--毕业论文.doc

《复活》与《伤逝》的忏悔意识之比较--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复活》与《伤逝》的忏悔意识之比较 【作者】谢燕 【关键词】《复活》??《伤逝》???忏悔意识 【指导老师】丁世忠 【专业】中文 【正文】 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至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其主要作品有:《童年》《少年》《青年》(自传体三部曲1952——1856),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哥萨克》(1853一1863)和短篇小说《琉森》(1857),史诗性作品《战争与和平》(1863一1869),百科全书式的、具有史诗品格的《安娜?卡列尼娜》(1873一 1877),记录自己思想状态和精神历程的《忏悔录》(1879一1882),《复活》(1889——1899)。他对十九世纪俄罗斯的文学艺术作出了总结性的发言,他的文学创作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1881——1936),其创作颇丰。他的主要作品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于1923年),《彷徨》(出版于1926年),散文集《朝花夕拾》(出版于1928年),散文诗集《野草》(出版于1927年),小说集《故事新编》(出版于1936年)。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文学创作,则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许多学者在进行鲁迅与托尔斯泰的研究时,大多是对其人、其作品的单独研究,很少有人将两者联系起来研究。即使在为数不多的鲁迅与托尔斯泰的比较研究中,也主要从两人的思想上立论,很少有人从创作上对二人进行比较研究。《复活》与《伤逝》都充满了浓重的忏悔意识。本文旨在解读《复活》与《伤逝》中“忏悔意识”的异同,及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 一 在托尔斯泰的《复活》与鲁迅的《伤逝》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话题——忏悔。 《复活》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科尼的故事”经艺术加工而成。其主要是讲:一个贵族青年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卡秋莎?玛丝洛娃。婢女怀孕之后被赶出了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杀人而受审判。这个贵族青年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后来这个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决定为被诬告犯杀人罪的卡秋莎?玛丝洛娃奔走伸冤,上诉失败后又陪她去西伯利亚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她终于拒绝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合。这样,男女主人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作品中充满了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深深的忏悔。 《伤逝》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该作品以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记的形式写成,写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充满个性解放思想的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自由恋爱,毅然结合在一起的故事。小家庭建立以后,子君整日沉湎于平庸的家庭琐事。不久,涓生被教育局解除了职务,家庭生活顿时陷入了窘境。怀着反抗精神的涓生,幻想依靠翻译和著述给自己开辟出新的天地。但他对生活的幻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终于认识到他们疏忽了“人生的要义”而沉浸在盲目的爱情之中。他急于摆脱子君,去走自己的路。子君被迫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为追求个性解放而挣脱的家庭牢笼,终因心力交瘁而死。子君去世后,涓生怀着沉重的哀伤和悔恨,重新探索新的人生之路。作品以涓生为叙述者,道出了其内心对子君的深深忏悔。 《复活》与《伤逝》都讲述了一个陈旧的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在抛弃了女主人公后都进行了深深的忏悔和自责。但在内容的处理上,两部作品都偏离了对爱情本身的描写,而把重点放在对男主人公忏悔意识的展示上。聂赫留朵夫在法庭做陪审员时,认出了被冤枉为杀人犯的玛丝洛娃就是自己十年前诱奸的姑妈的婢女后,引发了他一系列的忏悔并对此做出行动。“他灵魂深处不得不感到那一次行动的残酷、懦弱、卑鄙,还感到他那闲散的、堕落的、残忍的,怠惰的全部生活也是一样。”而涓生因“我已经不再爱你”“我将真实的重担卸给了她”[4]的过错而产生罪恶感,因为前途的渺茫感到惶惑而引起内心的不宁和骚动。涓生同聂赫留朵夫一样使忏悔的心态成为一种甘愿接受苦难洗礼的行动。涓生不仅自责为“卑怯者”,而且说:“我愿意真有所谓的灵魂,真有所谓的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4]两人的忏悔意识比较接近,是良知审判与道德规范的融合。他们都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了对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的不满,但他们又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由此深深地自谴自责。 “忏悔”一词来源于基督教,人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