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经销商作超市动作分解(魏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讲 逼“经销商”做超市动作分解(上) ? 【本讲重点】 1. 国内企业做超市为什么“不死即伤” 2.内部人员斗争和政策空白 3.原有经销商成了最大“阻力” ? 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 1.理解误区 有一次我在培训的时候刚讲完大客户,有一个学员举手说,“魏老师,您上一堂课所讲的观点我不同意。您的意思是厂家对大客户有三个原则,第一剁,第二快剁,第三赶快剁,那大客户就没活路了”。这个举手的人就是大经销商。 后来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厂家跟经销商之间是什么关系?鱼水关系,夫妻关系,双赢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词汇非常多。其实这些词汇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写厂商关系是鱼水的人,我想他没有管过经销商。我认为厂家跟经销商如果是鱼水关系,很多时候就是鱼和开水的关系;如果这两人是夫妻,绝对是同床异梦;如果是合作伙伴,我看很多情况下也是鬼哄鬼。 ? 2.正确理解 厂家和经销商之间不是那么单纯可爱的关系。经销商希望厂家给他独家经销权,厂家希望经销商经销独家,别卖别的。厂家想让经销商先款后货,经销商想让厂家给他赊销。厂家想让经销商把货卖完,经销商想卖不完给你退货。厂家想让经销商稳定价格,经销商想他就要砸价,他就要赚取暴利。这两个经济个体想法完全对立,所以厂商之间不是那么单纯可爱的鱼水关系。 跟经销商要斗智斗勇斗狠。厂商之间有统一,也有对立。厂家对经销商的态度,或者经销商对厂家的态度,都应该像这样:像敬上帝一样敬起来,像防贼一样防下去,这个时候,你才是一个理性的商业经营者。 ? 中国内资企业面临的问题 ? 我们走进超市看看,让人触目惊心,超市货架里没有几个中国品牌。男人用的是吉列刀架,女人用的是护舒宝、玉兰油,小孩尿布是帮宝适,吃的是康师傅方便面,喝的是可口可乐,连避孕套都用的是杜蕾斯,除了牛奶和彩电,基本上全部都是外资企业的品牌。怎么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品牌一到超市就销不出去呢?中国没企业吗?当然不是。中国内资企业的产品都在乡镇,在农村,就是不能登堂入室,就是不能进国际连锁,就是进不了超市。为什么?内资企业面临的这个课题,今天中国的消费品企业十家有八家半存着在这个问题。这是你目前的处境,决定了你做不了超市。 为什么说你目前的处境做不了超市? ? 外部因素 ? 1.超市的高额费用、盈亏平衡 我们内资企业长期以来的强势销售渠道在批发,强势销售区域在二类市场,强势销售产品在低端产品。进超市,首先费用非常高,盈亏平衡点很高。你跟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合作,你可能一年光费用要交十几万、二十几万,这个费用可能比你的净营业额还要高,更不用说你的利润了。 ? 2.价格纠纷 通路价格冲突 内资企业长期以来的销量积累在批发、零售店、城镇、农村,一旦做超市,会出现通路之间的价格矛盾。 分店砸价 比如,福州开了个家乐福分店,这个家乐福分店开了之后,必然要做开店促销。一开店促销,可能拿你的产品打特价,可能超市打特价零包卖的价格比批发市场的整箱批发价还低。 连锁砸价 一两个超市打特价,可能就打死你一个城市的批发市场,到时候批发商纷纷找经销商退货,会出现通路价格矛盾,会出现各个超市分店连锁砸价。 ? 内部因素 ? 1.逆循环 从内部因素来讲,中国的内资企业、中小型内资企业全面撒开做超市了,基本上都是站着进去,横着出来。因为中国的内资企业、中小型企业全面撒开,想把超市作为主渠道攻击,到最后一定落入不归路,落入一个逆循环,越做越累,越做越死。 ? 【案例】 拜访零售店一定要抢前,因为进入零售店是去抢资金。拜访零售店,你要赶在对手前面。他买你两箱“福满多”,他就没钱进“巧面馆”。拜访超市,是去抢排面,所以拜访超市要赶后。康师傅和统一这两个企业的业务员打就打这个,看你进去刚出来,他去了。康师傅业务员到超市里面去,肯定要理货。理完货以后,他走的时候,货架上是康师傅的货。他刚走,统一的业务员过来了,统一的过来把康师傅一拨,统一的货上去了。如果这两个人都是一周拜访一次的话,这货架上摆的是统一的货。下星期康师傅的来了,把统一的货一拨,康师傅的货就又上去了;他刚刚一走,统一的又来了。 这个例子说明,超市里面永远是留给强者的舞台。我经常跟我的下属说这样一句话,“陈列是抢的,不是拿钱买的。”你多交堆台费,台面不一定大。在超市里,你手够不够快,你拜访频率够不够高,你客情够不够好,你人够不够执著,直接决定你的终端表现,也直接决定你的销量。在超市里面,花同样的促销费,这个促销业绩好不好,跟导购的水平、跟堆头打的水平、跟海报悬挂的水平、跟 堆头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在超市里面,需要非常认真、非常有责任心、非常专业的人认真细致地去做,才能起量,才能有利润。 为什么说内资企业做超市经常会陷入逆境呢 康师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这样的大公司,他们谁在拜访超市,谁在打堆头,谁在做陈列?全是厂家的人。他们各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