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镇西.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教案 作者:李镇西 ?我教《荷塘月色》(第一节) 这是我给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 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关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看着学生紧张的表情,我说:“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把好多学生给难住了。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只知道头两篇课文《荷塘月色》和《拿来主义》。最后才有一个学生补充道:“还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杜鹃枝上杜鹃啼》。” 我说:“老师提这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今后自学课文要有单元观念,因为课文是按单元编排的,而没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学习重点。” 说到这里,我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请问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啊?” 教室里一片沉默,看来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正要回答这个问题,突然,后排的贾志杰同学举手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非常正确!”我忍不住表扬道,随即又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回答:“在教材第5页上,编辑是有单元学习重点说明的。” “好!”我对全班学生说,“都用的是同一本语文书,可贾志杰就比大家会读。他知道不但要读单篇的课文,而且还要读单元前面的学习重点。――好,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 学生翻开书后,看到单元提示上果然赫然写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我又问:“大家对这几句话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从中看出什么问题没有?” 仍然是沉默。我只好说:“我就有问题,现在问大家――既然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先解释什么叫整体感知再解释揣摩语言,但为什么书上却根本不讲什么叫整体感知,而直接就解释什么叫揣摩语言呢?” 学生们不约而同一下抬起了头,用惊讶的眼睛看着我,那一双双眼睛仿佛在说:咦?我为什么没发现这个问题呢? “注意:从无疑处发现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我强调道,“好,大家现在就来思考这个问题吧?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两分钟过后,我请几个学生站起来交流他们的看法。有的说:“整体感知谁都懂是什么意思,所以不用解释;而揣摩语言则不太好懂,所以要解释。”有的说“整体感知是要达到的目的,而语言揣摩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有的说:“其实,看起来没解释整体感知,但实际上解释揣摩语言中就解释了整体感知,比如书上不是写了吗?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这就是整体感知了。” 我说:“都有道理。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善于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我说道:“不过,我这儿要对揣摩语言作些补充性解释。揣摩语言一定要联系语境。所谓语境,包括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等。比如,外国人看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就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笑;又如,我们今天读鲁迅的文章,对有些语言也觉得不理解。就是对外部语境不熟悉。而内部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应等等。这是同学们很容易理解的。同学们注意,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本来按教学计划,我在简单介绍了单元重点并提醒学生要重视揣摩语言后,就应正式进入《荷塘月色》的学习。而学习的第一步应该是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但此刻,我的话题已经说到通过揣摩语言而进入作者心灵,于是,我临时决定先不介绍朱自清,而从这里切入课文:“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荷塘月色》,就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品味。而揣摩品味的第一步就是朗读,那种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在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朱自清!” 学生开始各自朗读了。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学生读了一遍后,我开始抽学生起来单独读。我先抽一位男生:“请你从第一段读起。希望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和同学们能看到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位男生开始读,“今天晚上,哦不,是今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他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 “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我问。 大家摇头。我问胡迪:“你具体说说。” 胡迪说:“他读得太快了。而且还读错了一些地方。” “嗯,对。是读得太快了。”我说,“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 学生们轰然大笑。我对胡迪说:“你觉得该怎么读,就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好吗?” 胡迪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我一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saq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