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泻白利咽汤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68例疗效观察.doc
????????????????? 作者:钟振环 曹晓燕 潘永梅 杜晨光? 【关键词】? 泻白散 咳嗽 中药疗法 汤剂 小儿喉源性咳嗽是儿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发病部位在咽喉,由上呼吸道感染、辛辣肥甘食物以及粉尘刺激等原因诱发。2004-06—2006-12,我们运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焦平教授自拟泻白利咽汤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68例,并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6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1.5~14岁,平均(7±2.54)岁;病程1周~6个月。对照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1~13岁,平均(7±2.83)岁;病程6日~6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1]中关于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标准拟定:喉中作痒,呛咳少痰,咳声剧烈,呈连续性,痉挛性; 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体检仅发现咽喉部轻度充血,部分咽后壁有滤泡增生,肺部听诊无异常; 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兼有其他合并症,如查体和x线胸片检查有肺炎、结核、肿瘤等不纳入临床观察病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泻白利咽汤。药物组成:桑白皮12 g,地骨皮8 g,前胡8 g,炙枇杷叶12 g,蝉蜕8 g,白僵蚕10 g,牛蒡子10 g,厚朴8 g,射干8 g,桔梗10 g,玄参12 g,炒莱菔子6 g。发热头痛、鼻塞明显加荆芥6 g、杏仁10 g;咽痛明显者加马勃10 g、板蓝根15 g;痰黄黏稠加瓜蒌12 g、浙贝母10 g;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舌黯或有瘀点者加鸡血藤12 g、丹参6 g;口干欲饮或声嘶者加麦门冬10 g、玉蝴蝶12 g、乌梅6 g。每日1剂,水煎分3~5次温服。方中诸药剂量根据年龄、体质和病程酌情增减。 1.3.2? 对照组? 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375 g/片)(1~7岁每次1片,每12 h 1次;7~13岁每次2片,每12 h 1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均嘱多饮水,不要过度喊叫,服药期间饮食忌辛辣、生冷、油腻以及多糖食品。 1.4? 疗效标准? 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2]中小儿咳嗽的疗效标准拟订。治愈:喉痒及咳嗽症状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喉痒及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喉痒及咳嗽症状未见好转。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在其所著《喉科学》中最早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病名,指因咽喉疾病所致的咳嗽,病程长,不易治愈。小儿多在外感后出现,风邪从口鼻而入,内犯于肺,循经搏结于咽喉。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多从热化,且石家庄地区气候较炎热、干燥,素体肺有伏火者较多,感邪后邪气搏结于咽喉或病后余邪未尽,邪气久羁导致热郁于内,气血运行不畅,气机升降不利,肺失宣肃而见咽痒即咳;或因小儿嗜食煎炸、烧烤食物或过食生冷、甜腻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生痰,阻遏气机,痰气郁结,上犯咽喉致咽喉不利而咳。本病病位重点在咽喉,治疗不仅要重视肺的宣降,更应重视咽喉的清利,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法治疗。 泻白利咽汤是在泻白散基础上加减而成,泻白散源于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肺散, 方中桑白皮泻肺化痰,降逆止咳;地骨皮清肺降火,以退伏热。二药均性较平和,泻肺而不伤正,清肺而不伤阴,乃针对小儿稚阴之体兼顾肺为娇脏而设。蝉蜕、白僵蚕轻清疏散,利咽止痒,两者均为虫类药物,风胜则痒,而虫能祛风,二药相配搜风止痒,长于消除痒感,利咽止咳疗效显著;前胡、炙枇杷叶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桔梗、射干清肺祛痰,利咽止痒,解痉止咳;玄参清热滋阴润燥,以制浮游之火,具有清上彻下之功;厚朴燥湿化痰消积;炒莱菔子降气消痰。喉源性咳嗽患者咽部慢性充血、黯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邪毒搏结,气血痹阻,多有瘀象,故常加鸡血藤、丹参等活血化瘀以利咽。全方既无大苦大寒,又无辛温峻烈之品,药性平和,适应儿童体质特点,能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宣通肺气、祛痰利咽,令肺气调和,咽部之邪结解除,咳嗽自止。再据临床兼症加减,紧扣病机,灵活辨证,常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干祖望. 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 [2]陈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