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胸痹治验举隅.docVIP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胸痹治验举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胸痹治验举隅.doc

【关键词】? 胸痹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胸痹,可见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急性或慢性心肌梗塞,以及其他如心包炎等能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病症。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笔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原则,以通利血脉为主并随症加减治疗胸痹,疗效满意,兹举验案,以资佐证。  1? 心血瘀阻型胸痹 ???      苗某,男,53岁,干部,2006年12月29日初诊。28日下午突发心胸部刺痛,痛有定处,心悸气短,用手按压胸部疼痛不减;休息2min后疼痛自行消失。当夜入睡后疼痛再作而醒,遂来就医。诊时症同前述,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为心绞痛;中医诊断为心血瘀阻型胸痹。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生地12g,桃仁12g,红花6g,枳壳12g,赤芍10g,柴胡10g,桔梗6g,川芎10g,牛膝10g,甘草6g,丹参10g,降香8g,水蛭10g,蝉蜕10g,僵蚕10g。服药3剂,症状有所缓解,守方加生山楂30g,再服6剂,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嘱服血府逐瘀丸2盒。 ???   按:本证为瘀血瘀滞血脉而发病。该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助湿生热之品,热郁日久则血行不畅而瘀阻心之血脉,停积不散,心脉不通而发为本证。证属本虚而标实,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而通利血脉;柴胡、桔梗与枳壳、牛膝,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开通胸阳,行气而助活血;生地能凉血清瘀,又能养阴而滋血燥,甘草调和诸药,酌加山楂降低血脂,消除积滞[1]。  2? 气阴两虚型胸痹 ???      郑某,男,57岁,2007年1月10日初诊,胸闷隐痛,时作时止5年余。气短,周身倦怠,面色少华,夜寐不安多恶梦,头晕目眩,劳则加重,曾因劳累而晕厥,伴见额有冷汗,舌质暗红,脉结代。曾在某医院按冠心病治疗而症状有所缓解。此次入院查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率42次/min),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中医诊断:气阴两虚型胸痹。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人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夜交藤10g,酸枣仁10g,丹参12g,炙甘草6g,桂枝9g,生姜10g,阿胶8g,生地8g,火麻仁6g,大枣5g,生山楂30g。服用6剂,症状减轻,但夜寐仍欠安,心率46次/min,阿托品试验(+),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上方加玉竹12g,血竭末、三七粉各1.5g冲服。继服6剂,心率已达53-55次/min,胸闷痛感减轻,头痛,周身倦怠已除,夜寐渐佳,继服1月,心率增至61-63次/min,诸症悉除。  按:本证为胸痹日久,致使气阴两虚之证。该患者平素多思虑,思虑过度则伤心神,耗伤心气,以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心脉不通,则发为本病。此属虚证,虚则补之。治宜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血复脉。故用生脉散益气养阴,合用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加用丹参活血通络;夜交藤、酸枣仁镇静安神;生山楂降脂除积滞,活血化瘀;玉竹滋养心阴。虑其血脉运行不畅日久,必有瘀滞形成,故用血竭末、三七粉以汤剂冲服,以达到活血化瘀,增强通利血脉之作用[3]。且丹参与三七伍用,相互促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强心通阳,止痛之力增强[2]。气阴双补,脉复瘀除,胸阳复振,血脉畅通,病得痊愈。 ???   笔者认为,(1)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多为脏体(心体)受损,心用失常,故治疗上不外乎“补”与“通”。然具体运用时则需根据证情之缓急而灵活掌握;(2)本证病机为虚多实少,或是几种虚实相兼出现,症候之间又可相互转化,故临床需灵活掌握,不可拘泥;(3)胸痹发作,即应积极给予正确治疗,若延误时机,引发真心痛,或是厥脱乃至死亡。治疗上,辨清病因后,要以通利血脉为主,此乃实证治疗原则;视其病因病机或用活血化瘀,或辛温通阳,或泄浊豁痰;虚证者,则应该补之以扶正固本,或温阳补气,或益气养阴,或滋阴益肾,以治本虚。而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必要时分清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每能奏效。【参考文献】 ?   [1]王建华.药理学[m].2版.北京:海天出版社,1993.   [2]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文档评论(0)

专业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