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记”小议
贾鸿雁(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摘要:“游记”至今仍是一个众说不一的概念,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从游记的概念要素与内容体裁要素入手,对“游记”进行了诠释,并就游记定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界说。
关键词:游记,文献学
在中国浩淼的文献长河中,游记恰似前后相继、翻飞涌溅的朵朵浪花,颇为引人注目。然而,对“游记”这个看起来众所周知、似乎无需解释的概念,人们在使用它、诠释它的时候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或以为“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地理文献……从记录资料的来源看,大多是旅行者对沿途所见所闻的记录”[1];或以为“是狭义的文学散文中的一类,是一种独立文体。”[2];也有的说“就文体而言,我们不同意将游记文学仅仅局限于‘散文的一种’,‘记叙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一种’的狭义游记的说法,应把带有游记性质的诗歌、小说、词赋等都归入游记文学的范畴”。[3]而这些分歧来自于人们不同的观照角度。名不正则言不顺,“游记”概念的混乱为游记研究带来了难题。以下,笔者尝试从文献学的角度,从游记的构成要素入手,通过理论的考辨和对典型游记的解析,对游记的内涵和外延予以阐述。
1.游记的概念要素
首先从“游记”的字源来考察游记的概念要素。“游记”,顾名思义,即关于“游”的记述,“游”是内容,“记”是形式。然则何者为“游”,何者为“记”呢?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游”的本义是“旌旗之流也”,段玉裁注:“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称流也”,后引申为出游之游(如壮游、宦游、巡游等)。在先秦典籍中这样的“游”字屡见不鲜,如《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等。总之,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到外地去,不论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或出于际遇的无奈,皆可用“游”字来表达。“游”还有一个义项是游览之游(如游览、游猎、游赏等)。如《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宋玉《风赋》:“宋玉与楚襄王游于兰台之上”等。此义项强调的是对客体的观照及由此而带来的主体感受,具有更多的审美性而较少甚至完全脱离了功利性。
这两个义项恰与现代有关“旅游”定义的两种不同理解相对应。现代对“旅游”的定义五花八门,如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消遣式的休息活动,包括旅行或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其经历和文化修养。”[4](P.3)谢彦君先生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5](P.49)两者都强调了旅游休闲、审美的目的性,在当前的旅游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来自于1981年“旅游国际专家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的颇为著名的旅游定义则说,旅游是“由人们向既非永久定居地亦非工作地旅行并在该处逗留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和现象的总和”[6]。这一定义没有对旅游的目的进行严格限制,被视为旅游概念的泛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旅游业实践中,这种泛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的提法方兴未艾;在中国旅游史的研究中,这种泛化的概念更是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并且形成研究旅游史的独特视角。
可见,“游”的涵义,自古至今一直包括并行不悖的两方面:出于各种目的的旅行和比较纯粹地属于审美观照的游览或游赏。我们考察游记,两方面亦不可偏废,对其中任一方面内容的记述,都应视之为游记,亦即游记不仅包括山水名胜的游览记,还应包括宦游记、出使记、出征记、漂泊记、旅寓记等各种旅行记。
记是记载、记录、记述的意思。有关“游”的记述体裁多样,既有诗歌,也有赋体、骈文和散文。最广义地说,游记应包括纪游的一切体裁,即包括诗歌和散文。至于赋和骈文,因其不具有诗歌的原生属性——音乐性,它们的根本体性仍属于“文”,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7]。不过,就“记”本身的文体属性而言,则更偏重于散文性,《辞海》释“记”为“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古代文体中有“杂记”文一类,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游记”指的是散文体的游记。
2.游记的内容要素与体裁形式
构成游记的内容要素包括游踪、风貌和观感。
游踪是构成游记的重要因素和游记区别于他类文献的基本特征,是“游”的体现。对游踪的理解要注意几点:其一,与上述“游”的两重涵义相对应,游踪也应包含游览之踪和旅行之踪两方面,即不仅包含着大川畅游、名山赏景、访古问胜的过程,也包含着旅行异地访友探亲、游宦从征、留学考察、文化交流等过程。其二,对游踪应从游记的实际形态出发进行灵活把握。在游记中,游踪并不总是旅行者或游览者“流水帐”式的行踪图,也可能是经过创作主体艺术匠心的集中、提炼和概括的东西,根据表达主题或创作意图的需要进行了巧妙安排和艺术处理,如欧阳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