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docVIP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doc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 ,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知识梳理】 (1)政治上: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未能改变这种局面,汉族政权先后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辽、北宋、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削地方兵权财权,设立知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彻底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①农业上精耕细作,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瓷器成为主要出口产品,元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期;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③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商业活动地点与时间不再受限制;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并传播到世界,天文历法成就(《授时历》)突出;宋代理学(二程、朱熹)有了重大发展;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式,名家辈出;文人画、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各领风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多元化增强,突出表现在宋词、宋话本、风俗画、南戏、元杂剧等成果上;宋代市民生活多姿多彩,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重点透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含义:“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儒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所以“和为贵”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表现①孔子的“和”。“和为贵”:孔子向往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和”对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和”不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而且是调解人们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处世方式和治国之术。“和而不同”:在孔子看来,“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外表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是道德修养或者说理想人格的标准。孔子以博大宽厚的胸怀理解了矛盾的统一性,理解了解决矛盾不是消灭矛盾的主体而是让其相互存在相互促进!②孟子的“和”: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在决定荣辱成败问题上,将人和看得比天时、地利更重要。③董仲舒的“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而且将“和”提升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认为“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④理学家的“和”:以物我和谐为目标,以人我和谐为手段,以自我和谐为基础,或从物我和谐推及人我和谐,从人我和谐推及物我和谐,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全部人生和谐的现实基础是人生修养的终极目标与境界。 【经典题例】(08江苏单科)(有删减)(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