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一个村庄的现代叙述--王华小说《桥溪庄》简论 【作者】段 赟 【关键词】一个村庄??现代叙述??魔幻现实主义??苦难历程??生态环境焦虑 【指导老师】张 羽 华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王华是近来贵州文坛具备潜力可挖掘的少数民族女作家,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第九届获奖者。2001年在《山花》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村小》,到2009年10月,先后在《当代》、《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民族文学》、《作品与争鸣》《厦门文学》、《当代小说》、《春风》、《青春》、《延安文学》等期刊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一百万余字,著有长篇小说《桥溪庄》(2005年第1期《当代》,2007年4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傩赐》(2006年第3期《当代》)、《家园》(2008年6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和小说集《天上没有云朵》,以及近作中篇小说《回家》(2009年第5期《当代》)、《在天上种玉米》(2009年第2期《人民文学》)。在她的长篇小说中,以《桥溪庄》最为出名,不断引起文学评论界的关注。陈建功说:“王华以敏锐的艺术触角直抵社会一隅,准确地把握、理解渴待脱贫的农民现实生存状态,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作者对贫困地区农民的人性关怀”?,胡长斌也说:“作家满怀恨爱(爱之愈切,恨之愈深),将《雪豆》写成当代乡土美学的范本”。[1]《桥溪庄》又名《雪豆》,发表于《当代》2005年第1期,2007年4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王华通过这部小说在于给我们读者讲述了在深受全球化、工业化的浸淫下,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一个寂静、具有田园气息的村庄被一家突然引进的工厂打破睡梦宁静的悲惨故事。作家承受着心灵撕裂般的沉痛和认知的焦虑抒写着一个深受废气污染之苦和农民肌理受到废物侵袭所承受苦难折磨的村庄,作家写这部小说时,道出了心里话“我希望读者能从故事中读懂农民,重新认识他们”“我还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我的心灵带来温暖”[2],作为一部新世纪很具有独特性强的道德批判意识的作品被评价为一部“苦难寓言”,“生态环境保护的抵抗书”,把笔力直接深入到黔北地区无人关注的生态底层民众的生存命运和历史文化内质。作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坛新秀,王华打破了一个记录:她成为贵州五十多年来第一个连续两年在《当代》发表长篇小说的作家,也是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坛最为耀眼的一颗写作“明珠”。随后,《桥溪庄》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当代》文学拉力赛冠军、2005至2006年度全国长篇小说读者排行榜第四名、贵州省第一届乌江文学奖、第三届贵州省政府文艺一等奖。事实上,作为认真为少数民族地区底层民众抒写的作家,我敢肯定王华不在乎奖项的高低和多寡,作家在乎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众生活规律有张有弛怡然自得被全球工业化吵醒进而受到生存威胁时心灵所涌动的阵痛和焦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青年女作家,王华小说偏爱的是偏远地区村民的底层生活,对家园意识,生态环境的关注,进而揭示底层民众生存困境,挖掘丰富的人性内涵和传统文化,传统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达到了质的精神高度。尽管王华文学创作在近年来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目前评论界对王华小说的关注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对王华小说作出认真解读和评述的专门论文特别少。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有道德良知、深爱着她的底层民众,尽力挖掘关注民族地区生态景象的作家,我们有必要去认真解读其作品,发掘内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这是作为一个读者、文学批评者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一、魔幻的叙述与现实的彰显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作家执意于把现实置放到亦真亦幻的环境中,给予客观的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神奇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彰显传统生活习惯思维,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使作品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融合的创作方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独有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结构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为他们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和风格”?[3]。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认为,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正是拉美现实的特征。每走一步我们都会遇到其他文化的读者认为神奇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讲是每天的现实。我们还以为,这不仅是我们的现实,而且也是我们的观念和我们的文化。?“魔幻现实主义将光怪陆离的幻觉与触目惊心的现实融为一体,将神奇怪异与平日常见的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亦梦亦幻、人神相通、生死轮回的原始神话来表现现实生活。”[4]?《桥溪庄》中,王华很娴熟地不自觉地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常用的夸张、怪诞、象征、打破了时空界限,用魔幻的方式来观察体验生活,以魔幻的手法来表现生活,将离奇的幻境与残酷的生存现实有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