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吴.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3(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初步应用; 3.初步形成观察问题、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材分析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依此类推,每一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完64个格子为止.”国王立即答应了. 问国王将会给发明者多少粒麦粒? [说明] 以小故事切入,具有趣味性,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 (2)建立数学模型.求麦粒的数目,实际上是什么数学问题呢? 实际是计算1+2+4+8+…+(=)的值,即求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 求解数学模型.观察上式的特点,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与等差数列类比.在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充分利用了公差,即, …,;另外又可以写为,,…,,这才有了逆序相加法. 那么,对于等比数列是否也可以充分利用公比呢? 方法一:每一项乘以2后都得到它的后一项. =1+2+4+8+…+,2=2+4+8+…++,两式右边有62项 相同. 相减,得 方法二:逆向思考,提取2,就得到前一项. =1+2+4+8+…+=1+2= 解得, 据查每千克小麦约10万粒,约吨.200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吨,因此相当于当今世界82年的粮食总产量. [说明]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意识到的模型就是前63个格子里麦粒数目的和,即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 (4)反思抽象.以上解决了一个特殊等比数列前几项的和,那么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并加以解决. [说明] 问题由学生提出,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5)解决问题.从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呢?试一试. [说明] 板书时,可以利用前面的特殊化例子,将2改为即可,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和板书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方法一:, 相减,得,即 当时, 当时,,则 方法二: = 即, 当时, 当时,,则 (方法一和方法二完全是特殊化问题的翻版,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过程.) (6)讨论探究.同学们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说明] 引起学生求胜心,激发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完成.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运用比例的性质, ,即 当时, 当时,,则 概念分析 (1)对问题结构的观察分析,不同的视角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勤思考. (2)方法一称为错位相减法.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不仅仅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重要应用,而且在类似问题(如:函数)中也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既重视公式的应用,也要重视公式的推导方法.(重结论,也重过程.) (3)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注意到公比是否等于1,与的公式形式是不一样的. (4)在时,求和公式将根据已知条件有不同的选择. , (5)求和公式中有5个量,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得到:若已知其中的3个量,则可以求得其它的2个量,即所谓的“知三求二”. 例题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 (1); (2) 选题目的:直接应用公式,选择公式,熟练公式. 答案:(1);(2) 例2.已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为,求这个数列的及 选题目的:逆向应用公式. 答案:, 例3.已知等比数列,求使得大于100的最小的n的值. 选题目的:综合应用公式. 答案:使得大于100的最小的n的值为7. 例4.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当常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才是等比数列? 选题目的:沟通与的关系,灵活应用公式. 答案: 练习 P27—练习7.3(4)—1,2,3 小结 先由学生进行小结,再由教师进行小结.本节课从一个实例出发,探索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错位相减法是我们的重要收获.不仅重视探索得到的结论,更应重视探究的过程,重视思维方法(还有两种推导方法).应用求和公式时一定要首先判断等比数列的公比是否等于1,再选择公式. 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等价转化. 作业:《练习册》P9—10,P11—7,8 【课后反思】 有学生在求解=1+2+4+8+…+时注意到了数字的特殊性,灵活解决1+=1+1+2+4+8+…+=2+2+4+8+…+=4+4+8+…+=…=264,则=-1. 简单明了.若将公比2改为3,则该方法就不能发挥作用,真正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特殊性的方法不见得适用于一般性.抓住时机进一步理解特殊与一般的关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