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 基本原理 哺乳类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3)影响受体的因素 课 后 复 习 题 1.IPSP和EPSP的区别?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课 前 提 问 1.IPSP和EPSP的区别?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系统 外周:胆碱能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 1、毒蕈碱样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 交感及副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的效应器 可被阿托品阻断 2、烟碱受体 (nicotinic receptor,N) 可被筒箭毒阻断 N1-神经节细胞膜及中枢 六烃季铵阻断; N2-接头后膜 十烃季铵阻断 课 前 提 问 1.突触传递的特征? 2.中枢内有哪些主要的神经递质?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 3.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 脑的概况 延髓 脑桥 中脑 小脑 间脑 端脑 (2)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2)内 脏 痛 ① 产生缓慢、持续久 ② 定位不清、分辫能力 ③ 情绪反应明显 ④ 对钝性刺激敏感 ⑤ 多有牵涉痛 课 前 提 问 1.试述两种感觉信息传入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2.什么叫牵涉痛?有何临床意义? 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 牵张反射 节间反射 腱器官(张力感受器)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课 前 提 问 1.何谓肌紧张?肌紧张加强的机制有哪些? 2.小脑有何功能?损伤后出现哪些症状? 3.基底神经节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举一例临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常见疾病,试述其发病机制。 (3)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 概念: 指脊动物在反射恢复的后期,脊髓某节段N元发出的轴突与临近上下节段的N元发生联系,通过上下节段之间N元的协同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反射活动。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 ①抑制区: (范围较大) ②易化区: (范围较小)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 (decerebrate rigidity) 横断脑干切线 (1)现象: (2)原因 脑干网状结构 抑制区 易化区 正常情况下,易化区的活动略占优势。 (3)僵直类型 ? 僵直 ? 僵直 梭外肌收缩 α运动N元兴奋 肌梭的 敏感性↑兴奋性↑ 持续轻微 牵拉伸肌 梭内肌收缩 γ运动N元兴奋 高位中枢下传冲动 重力作用 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 γ 环 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1)状态反射:迷路紧张反射 颈紧张反射 (2)翻正反射 (三)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 存在肌紧张的抑制区。 课 前 提 问 2.何谓脊休克?试述其发生机制。 1.何谓肌紧张?产生过程? 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随意 运动 的设想 皮层 联络区 基底N节 皮层小脑 运动前区和中央前回 脊髓小脑 运 动 执 行 设 计 产生和调节随意运动示意图 ①交叉支配: (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 ②倒置分布: (头面部是正立) ③功能定位精确,区域大小与 精细程度呈正比 大脑皮层运动区 主要运动区 其他运动区 辅助运动区 (纵裂内缘及扣带回) 协调随意运动 部位: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 (4区) (6区) 执行随意运动指令 双侧支配 第二运动区等 (5、7、8、18、19 3-1-2区) 功能: 特征: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 ◎ 皮层脊髓束 皮层脑干束 ● ● ● 脊 髓 延髓锥体 内 囊 (4、6、3-1-2、5、7区) 传导通路 大 脑 皮 层 ◎ 锥体外系 (运动皮层+感觉皮层) 皮层下中枢 锥体外系 锥体系 锥体系 脑干 1.基底神经节的组成及连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