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干嘉汉学的鼎盛(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乾嘉汉学的鼎盛(上) 朴学之风在乾嘉时代的盛况—— “家谈许(慎)郑(玄),人说贾(逵)马(融)” 乾嘉汉学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文字、音韵、训诂、史学、天算、水文、舆地、典章、制度、金石、考古、校勘、辑逸等 。 汉学=朴学=考据学 一、乾嘉汉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清朝统治的稳固与“康乾盛世”的出现 政治上—— 平定“三藩之乱” (1681 ) 收复台湾(1683) 整理边疆事务:蒙古,西藏,新疆,西南 经济上—— 奖励垦荒 兴修水利 治理黄河 蠲减赋税 “摊丁入亩” “康乾盛世”的出现—— 昭裢:“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余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户相望,实有胜于前代。” (二)清廷的“佑文兴学”政策 1.从重理学到重经学 顺治帝: “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 “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 康熙帝: “道学即在经学中。” “帝王立政之要,必本经学。” “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 “崇儒重道”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 2.重开书院 雍正帝:“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书院)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励行,有所成就。俾远近士子,观感奋发,亦兴贤育才之一道也。” “崇尚实政”、“整躬励行”、“黜浮崇实” 清代的部分书院—— 江苏钟山、紫阳,浙江敷文,江西豫章,湖南岳麓、城南,湖北江汉,福建鳌峰,山东泺源,山西晋阳,河南大梁,陕西关中,甘肃兰山,广东端溪、粤秀,广西秀峰、宣城,四川锦江,云南五华,贵州贵山…… “水月題詠,彷彿七星蘆笛;紫泉講論,儼然鹿洞鵝湖。” 3.科举取士及其标准、程式的变化 清朝科举考试的时间:“会试定于辰、戌、丑、未年,各直省乡试定于子、午、卯、酉年。”(即乡试的次年会试) 北监——太学 南监——江宁府学 “文教是先” 康熙帝的治国十六原则: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 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十七年(1678年)开博学鸿儒,以网罗天下“硕彦奇才”。 康熙帝: “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 “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 朝廷科举取士标准与科场程式的变化 惠栋:“国家两举制科,尤是词章之选。近乃专及经术,此汉、魏、六朝、唐、宋以来所未行之旷典。” 乾隆十九年甲戌之科的部分上榜者:王鸣盛、王昶、朱筠、纪昀、钱大昕…… 影响:“将使士皆通经学古,淹长者无不收录,浅陋者不得倖售,远近闻风,争自奋励”。 4.图书的编撰与访求 康熙朝的经学著述:《日讲四书解义》、《易经解义》、《书经解义》、《孝经衍义》 本朝史:《三朝实录》、《平定三逆方略》 官修名著:《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 乾隆朝修纂的巨秩 :《续三通》、《清三通》、《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 阮元主持编纂了《学海堂经解》 毕沅主持编纂了《续资治通鉴》 状元毕沅 毕沅的书法 康、雍、乾三朝间清内府所刊的钦定图书: 经部二十七种,九百五十三卷; 史部七十九种,五千七百三十八卷; 子部三十二种,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九卷; 集部十九种,三千四百十卷。 共计一百五十七种,二万二千五百八十卷。 “萃古斋”、“五柳居” 清代士人的嗜书风气 卢文弨超:“喜校书,自经传子史,下逮说诗文集,凡经披览,无不丹黄。即无别本可勘同异,必为之厘正字画然后快。嗜之至老愈焉,自笑如猩猩之见酒也。” 乾嘉之后形成的清代四大藏书楼: 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 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 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 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 江南四大藏书楼:小玲珑山馆,玉海楼,天一阁,嘉业藏书楼 5.《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的编纂 《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于康熙朝用了20余年的时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 “康熙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

文档评论(0)

小小紫色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